浙江宁波天一阁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它由范钦主持建造,经过数代人的积累才有了如今的规模。而在天一阁的历史上,有一位“外姓人”的贡献甚至比范家人还高,他就是丰坊。

丰坊与范钦交往颇深,范早年时就在丰家的万卷楼抄书,丰坊亦曾为范钦作《藏书记》。丰坊嗜碑帖,尽卖祖传田产千余亩购求之,得到5万卷。晚年贫病交加时又将它们尽数售给天一阁,时人点评丰坊“才绝、书痴,唯丰道生是也。”

丰坊,字人叔,中年更名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明弘治五年(1492年)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一户书香门第,其父是翰林学士丰熙,他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丰坊自幼博览群书,又在书法上展露天赋,经其父亲自教导,10来岁时便名动江南。

丰坊曾中进士,但仕途曲折,于是专心研究书法五十余年,他的草书被誉为“国朝第一”,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等皆心悦诚服。他的字既得古人真传,又完胜古人,启功评“丰道生草书直追晋唐,神采焕悦,殊胜宋元间诸家”,言外之意比赵孟頫、鲜于枢、“宋四家”更胜一筹。

丰坊的草书妙在骨力丰沛,中锋而行,行笔间又有晋人神采,晚明书家邢侗称赞:“丰太史直锋运腕,波拂居然魏晋,文征仲不及。”他传世草书极少,其中奉敕所写的《中庸》水平极高,说是其一生的“扛鼎之作”也不为过。

为了宣扬教化,嘉靖皇帝命丰坊抄写儒家经典《中庸》全文,他“半为书法半求官”,丝毫不敢怠慢,以行草书写就。书写此作时,丰坊已经50多岁了,技艺已然“人书俱老”,同时笔力又尚未衰退,一笔一划皆暗合古法,提按顿挫又都随心所欲。

《草书中庸册》全卷超过5米,总计200余行、3600余字,单字大小不一,在3至6厘米之间,洋洋洒洒,沉着痛快。在书写时,丰坊先空中取势,再露锋起笔,笔尖入纸后有按压、蓄力的处理,随之裹锋而行,偶有侧锋,笔画牵丝引带,遒劲而不失婀娜,笔速的迅疾、笔力的轻重带来了笔画的粗细和连带、飞白的变化。

用笔以圆为主,转折处似“折钗股”般富有张力和韧性,收笔干脆利落,字与字之间或各个独立,故形成字组,节奏感丰富。结字千变万化,因字赋形,纵势横势、内擫外拓对比鲜明。章法阴阳协调、疏密有致,墨色富有层次感。全卷潇洒自然、苍劲老辣。

这部《草书中庸册》内容、书法堪称双绝,字数多、笔法精、笔画细腻,将它学习透彻,古人正宗草法尽收笔端。

而今,我们将丰坊《草书中庸》全卷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大家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