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关于大城南新规划的讨论,几乎已经刷屏,我们(公众号:四海为家)也通过稿件,对区域规划和未来发展的诸多价值细节进行了阐述。
事实上除了城南,大家一直关注度极高的浐灞国际港也公示了外围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从规划中也能看到区域自身发展以及和浐灞国际港未来协同发展的诸多价值。
总范围22.10K㎡
打造滨水宜居生活区
根据规划来看,浐灞国际港外围片区北至陇海铁路,南至雁塔区与长安区边界,东至浐河-东三环,西至新城区边界-长鸣路,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2.10K㎡。
一个片区内跨越了灞桥、新城和雁塔三个区域,一直以来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复杂的区域。
但这一次,随着全新的目标定位和规划,区域也有了新的发展目标。
目标定位:
围绕东西向丝路发展轴和南北向双向开放活力轴,打造宜居宜游的西安滨水活力城区;
统筹整合要素资源,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结合城东生活服务组团,打造浐河滨水宜居生活区。
可以发现这个片区其实占据着两个重要轴线,一个是南北丝路发展轴,一个是东西双向开放活力轴。结合此前发布的西安国土空间规划来看,在“轴线传承”的总体空间各句中,古都文化、丝路发展、科技创新和国际开放几大轴线各有自己的价值重点。

丝路发展轴和双向开放活力轴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连接、“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重要轴线、古都文化创新与传承以及多区域协同串联发展的两条重要轴线,可以说也拥有统领城市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作为两条轴线的交汇片区,融合协同发展以及区域规划则格外重要。

除此之外,在目标定位中还提到区域将打造宜居宜游的西安滨水活力城区,结合城东生活服务组团打造浐河滨水宜居生活区。都提到宜居和滨水,可见随着片区的发展未来这里主要打造休闲宜居业态,同时结合浐河水岸价值,加快更新城东生活面貌。
这意味着接下来,除了灞河沿岸之外,沿浐河也将规划出一个生态宜居片区,进一步以滨水经济作为城东发展价值的支撑。
城东界面大改善
区域将迎发展新阶段
目标定位之外,这次的规划也提到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编制面积约20.05K㎡,共划分7个单元,其中城市更新单元1个、一般单元6个。
相较于此前我们(公众号:四海为家)稿件中提到的、等区域的详细规划,可以很明显发现这个片区的规划中除了一般单元外,还有一个城市更新单元,并没有重点发展或新建发展单元。

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其实也和目前该片区的可开发用地占比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规划的用地布局: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2.27K㎡
居住用地约8.98K㎡
商业服务业用地约0.94K㎡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约2.93K㎡
交通运输用地约4.77K㎡
公用设施用地约0.15K㎡
特殊用地约0.01K㎡
城镇开发边界外用地2.05K㎡
住宅用地的占比较大,且主要分布在长乐东路、咸宁东路、新兴路和南三环等主干道沿线。从这样的规划布局以及现状来看,可用于大量开发的地块数量不多,因此这里接下来的重点还是在界面更新上。

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规划落地后的界面更新,这个片区也将和浐灞国际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曲江新区等形成多层面且更紧密的区域协同融合。
尤其是浐灞水岸的延伸价值,值得更多人保持关注。
一定程度来看,作为浐灞水岸的延伸,后期随着规划以及发展,大概率会成为主城新的改善居住区。目前,沿浐河与灞河,北有西安序、源邸壹号这样的地标豪宅,南有雁鸣湖板块的源邸滨湖和雁鸣·湖风雅序,作为连接浐灞河豪宅带的重要片区,改善人居却在这里断档。

丨雁鸣湖实景图
如今片区定位滨水宜居区,随着规划的落地和南北豪宅带的连同,所形成的沿河高端生活圈也或许会成为整个西安的高改标杆板块。
同时,在接下来的规划之下,这里也将和浐灞国际港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行连接和协同,打造更加整体的城市功能板块。
东接灞桥西接曲江,不断融合之下这里的价值和衔接板块的完整性也会更强,成为城东发展新的界面标杆。

而明年位于片区东南方向的西安东站也将正式投用,作为串联东站和主城价值的重要地带,这次的规划或许也是提升界面和区域价值更新的推动力,值得更多人保持关注。
随着详细规划的出炉,接下来这个原本不被关注的片区终于迎来新的发展定位,而在新方向之下,浐灞国际港外围片区也继承了西安“棋盘式”路网格局,衔接滨水空间,形成“十一横三纵”的城市干路体系。

十一横:东快速干道、华清路-东城大道、长乐东路、韩森东路、咸宁东路、新兴南路、南三环、绕城高速、田马路、神鹿大道、踏青路。
三纵:长鸣路、酒十路、东三环。
全新定位+界面更新+繁密路网规划,期待这里能够在浐灞国际交往中心和东站交通枢纽的价值辐射下,进一步优化自身界面,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