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暴跌71%,仅为4.09亿美元,这一数据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最差业绩。就连马斯克本人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至于利润下降这么厉害主要还是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这可谓是关税政策一出,原本的盟友也没有幸免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原计划从中国进口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和Semi电动卡车的关键零部件,可这高达125%的关税,直接让运输成本蹭蹭往上涨,无奈之下,这两款重要车型的生产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就拿Cybercab来说,它的电池模块和自动驾驶传感器的中国供应链受阻,原本马斯克满心期待它能成为未来交通工具,这下好了,量产时间被迫推迟到2026年。

而且特斯拉美国工厂使用的来自墨西哥和中国的零部件,同样没能逃过关税的冲击。虽说特斯拉在北美、欧洲和中国都有本地化供应链,但关税还是让其零部件采购成本上升了18%,直接导致毛利率被侵蚀了16.3%。这就好比拆东墙补西墙,怎么都不划算。也难怪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罕见地承认:“关税对利润率低的公司来说,简直就是致命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参与,品牌陷入信任危机

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角色,如今正逐渐变成特斯拉的累赘。作为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他主导的联邦开支削减计划,引发了不少公众的争议,结果全球好多地方的特斯拉门店都爆发了抗议活动。有民调显示,47%的美国公众对特斯拉印象不太好,其中37%的人明确表示,就是因为马斯克的政治立场,所以才抵制特斯拉。在欧洲那边,马斯克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AfD),这直接使得特斯拉在德国市场的销量暴跌59%,法国、瑞典等主要市场的跌幅也都超过了40%。

这种信任危机,甚至蔓延到了投资者层面。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就警告说,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已经让特斯拉永久性地失去了10%-15%的潜在客户,欧洲市场的损失可能更严重,超过20%。看看数据就知道,截至4月23日,特斯拉股价年内累计下跌41%,市值蒸发了超5300亿美元,这几乎把美国大选后的涨幅都给抹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阵痛,陷入价格战泥潭

特斯拉的核心车型Model Y,现在也陷入了越卖越亏的尴尬境地。为了推出升级版Model Y,特斯拉在一季度把四大工厂都停产了好几个星期,用来改造生产线。这一停,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了13%,只有33.67万辆,创下了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更糟的是,为了和比亚迪等竞争对手抗衡,特斯拉不得不打起价格战,Model Y的平均售价同比下降了12%,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要是不算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的5.95亿美元收入,特斯拉这个季度都得亏损。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新车型计划也陷入了僵局。原本打算2025年推出的平价版Model Y(内部代号E41),因为战略调整,被推迟了。马斯克现在把宝都押在了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8上。可问题是,这些项目短期内根本没法给特斯拉带来收入,特斯拉的增长引擎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手崛起,比亚迪“来势汹汹”

在特斯拉被各种问题缠身的时候,比亚迪却在一路高歌猛进,改写着行业格局。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达到41.6万辆,同比增长18.8%,而特斯拉只有33.67万辆,还同比下滑了13%。比亚迪能有这么好的成绩,靠的是它的“全产业链优势”。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人家全部实现了100%自主研发。就拿电池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成本比特斯拉的三元锂电池低20%,而且人家还有超快充电技术,5分钟就能续航400公里,这技术优势可太明显了。

更让特斯拉头疼的是,比亚迪采取了“避其锋芒”的策略,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因为没进入美国市场,比亚迪躲开了特朗普的关税冲击,转而在欧洲、东南亚等地迅速扩张。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在英国销量增长了7倍,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从4%提升到了10.7%,反观特斯拉,同期份额暴跌至4%。比亚迪这“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正一步步瓦解着特斯拉的全球统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斯克的救赎之路

面对这么多危机,马斯克也意识到得做出改变了。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从5月起,会大幅减少在政府工作的时间,每周就花1-2天处理DOGE事务,其他时间都全身心投入到特斯拉的业务中。这一表态,让特斯拉股价盘后上涨了5.39%,投资者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觉得这是马斯克“战略止损”的信号。

马斯克还制定了一系列救赎计划:加速Robotaxi落地,Cybercab预计2026年量产,目标成本低于3万美元,打算通过自动驾驶车队重构出行市场;推进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这款机器人已经在特斯拉工厂测试了,目标年产量能达到百万台,试图复制汽车革命的成功;突围储能业务,上海超级工厂Megapack产能将翻倍至40GWh,储能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4.12%,成为新的增长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些计划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Robotaxi的FSD系统还没通过安全认证,Optimus的商业化时间表也是一改再改,储能业务的毛利率(26.2%)也还低于比亚迪的28.5%。马斯克这场豪赌,最终是能让特斯拉成功翻盘,还是会让特斯拉沦为平庸车企,现在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