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粟裕的官职为什么一路高开低走?为何仕途一路不顺呢?粟裕的好友陈赓大将在和粟裕一次聊天之中无意说出真相!陈赓对粟裕说道:古往今来中最不受欢迎的两种人你都占了,你的仕途哪有顺利?粟裕听后笑道:知我者,陈赓也!

粟裕和陈赓这对好友都是很会打仗的战将,虽然两人都参加过南昌起义,当时陈赓是一位营长,而粟裕则是警卫班的班长,但是当时两人并没有过多的交集!粟裕和陈赓两位大将真正在一起合作并建立起良好的友谊是在解放战争中平汉路的战役,粟裕和陈赓才在一起配合作战,当时陈赓率部归粟裕统一指挥。在平汉战役和攻打洛阳战役中,粟裕指挥陈赓所部和华东野战军各部先后打掉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等部4.5万余人,破路400多公里,攻克许昌等50多座重镇。
在此过程中,粟裕善于打恶仗和硬仗,和善于在逆境中出奇制胜反败为胜给陈赓留下极深的印象,粟裕和陈赓因为对军事相同的见解和想法很快成为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友和知己!两人都很看好和敬佩对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和陈赓对战法的选择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默契,粟裕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部队总在攻敌黄百韬时,粟裕一看如果直接攻击,部队势必会伤亡过大。粟裕在深思熟虑下,决定由野战攻击转为土工挖地道近迫作业,决定在黑夜的掩护下把交通壕挖到敌人阵地附近,而且要把交通壕挖到距离敌人前沿阵地30至50米处,这样一来就极大缩小攻击的距离。事后也证明这一招很见效。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陈赓也用同样的战术,通过挖地道和挖交通壕的方式一点点迫近敌人,缩短攻击距离,画地为牢慢慢消耗敌人,当时中野有人质疑陈赓这种战法太慢。在关键的时刻中,陈老总打电话问粟裕你们打黄百韬兵团时用什么办法,粟裕说道我们当时是以挖交通壕和地道的方式,把交通壕挖到距离敌人前沿阵地30米至50米的距离去缩短攻击距离!陈老总随即大笑道:你与陈赓是英雄所见略同!

1958年在全军工作会议上,粟裕遭遇到错误的批评,下了会议后在另外的会场上,竟然有人黑白颠倒污蔑粟裕不会打仗。陈赓站起来笑得问:你说粟裕同志不会打仗,那你说说还有谁会打仗?还有谁懂得打仗的艺术?你帮我们指出来,让我们看一看。陈赓微笑的提问让那人一下黯然失色,答不上来。
从1958年全军工作会议下来以后,粟裕大将的身份变得异常敏感,当时几乎没有人敢去粟裕家看望粟裕,但陈赓不怕,陈赓是粟裕的好友兼知己。

陈赓去看望粟裕喝茶时说道:古往今来有两种人最不受上级的欢迎,也容易遭到上级的猜忌。一是战功过大,往往是功高震主,这种人是最容易遭遇到上级的猜忌;二是不想懂得迎合上级的心思办事,就是不太喜欢溜须拍马。这两种人是最不受上级欢迎的人,也往往容易遭遇到上级的猜忌,从而引火烧身。这两种性格特点占其一是不受上级的欢迎和容易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说到这,陈赓看向粟裕说道:你老兄倒好,两者全占据,你的仕途怎么会顺利呢?
陈赓说完以后,粟裕哈哈笑道:知我者陈赓也!说完以后粟裕以茶代酒敬陈赓,向陈赓投来赞许的目光。

对于粟裕来说,陈赓不但是自己的好友,更是自己的知己!两人的友谊可以用高山流水遇知音来形容。
建国后,开国大将粟裕为何仕途不顺呢?陈赓在和好友粟裕的笑谈中说出真相,不受上级欢迎的两种人粟裕都占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