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覃祥官再过一天就是他的75岁大寿,但他始终没能熬过那一天就匆匆离开了。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创办了当时人人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这项由他首创的制度轰动了全国,震惊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当听到覃祥官要搞农村合作医疗时,毛主席第二天就把他的创举刊登在全国最大的最有权威的《人民日报》上。他的成就还远不止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园公社合作医疗

1974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邀请他随同出访日本参加中日通航的首航活动。在回国后,受到了毛主席亲自接见。1976年9月,在菲律宾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委员第27次会议,覃祥官作为中国的代表并在会议上作出报告。这一年的10月,湖北省破格提拔他为湖北省卫生局的副局长。他提出来当厅长不领工资,不上报补助,依旧不忘初心审批着一项项医疗文件。因此,人们把他叫作“农民厅长”。正当长阳县乐园的村民们以为他们家从此要辉煌腾达时,他却激流勇退,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

被人们尊敬地冠以“农民厅长”的覃祥官,为何辞去厅长不干了?这个赤脚医生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相信看了之后一定会为此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覃祥官奋力学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覃祥官还在搞良种饲养场,是乐园公社的一名副业主任。因为养猪养得好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表扬。

那时候覃祥官经常要去省里开会,开完会一回到家他就回到公社的养猪场,抬木料、给猪喂食。正值六月,天气炎热,把身体都给抬病了,就在家请了一个医生来给他看病。因为没有钱,他就把他家的两匹马卖了,卖得全部的钱塞进红包里都给那个看病的医生。花光了医疗费没钱继续治疗之后,就躺在家里直喊疼。这时候他就意识到了医生很重要。

还有件让他遗憾一生的事就是他的二女儿,那年他的二女儿患了严重的肺炎、发烧到不省人事。他哪里有钱去打西医针的,无奈只好当地的卫生院吃些中药,病情并没有好转,没过几天便去世了。覃祥官女儿的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这一刻他在想医生就是生命,医生是救人的,从此便下定决心开始学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的春天,乐园公社和全国所有的乡村一样缺医少药。覃祥官向乐园公社的党委上报了他想学医成为一名医生的想法。党委卖给了这位副业主任一个面子,把他送到了县里的中医进修班进行学习,这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中医进修班的老师嫌弃覃祥官一点中医基础底子也没有,一个农民来学医?遭了那位老师的劝退,没多久覃祥官又回家了。于是,党委书记肖锡政劝导那位中医老师说:“覃祥官出生于农民家庭,根正苗子好,况且学医是他的梦想,你就给他一个机会。这是我们公社一致决定的。”就这样覃祥官被留下继续进修了。

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之后,进修老师也没想到覃祥官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结业考试,并获得了结业证书。此时32岁的他终于如愿成为了公社卫生院的一名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覃祥官从县里的进修班毕业后来回到了公社,为公社的6个大队免费看病医治。虽然成为了大队的一名公务人员,担任了这个公社的医生,但他明白身上所肩负的责任,绝对不会负了老百姓的厚望。每有患者生病感冒时,他总是打着赤脚,头上戴着一顶草帽,不分昼夜地来到患者的家中给他们看病。

在来到患者的家中和病人接触时,好多病人都不想治疗。于是他为病人焦虑地问道:“你感冒都这么严重了,怎么今天才告诉我?”病人摆了摆手回答:“钱要留着给我家娃子上学。”他了解到了那些病人和之前他的处境一样,他们很多都开不起药,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痛苦。

这应该是当时中国所有村社一样面临的情况,他就想到光是把没有医生的问题解决了还是不行,还要解决经费问题。于是,一个伟大的构想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医疗合作在杜家村诞生

覃祥官在家里想着,想着能把经费问题解决就好了。他想到了信用社的运营模式,那时候要想加入信用社得上交五块钱。老百姓凑起钱来一起合办信用社,这样就摆脱了私人放高利贷的剥削。覃祥官脑袋一闪,是啊,没有钱就办了信用社,就此摆脱了奸商的压榨。为了吃饱饭农业上办了高级社,就摆脱了富人的剥削。为什么医疗上不能合作呢?

覃祥官还不知道什么是合作医疗,脑袋里只有这个医疗能不能合作起来与解决百姓的疾病?只想着合作,合作起来大家一起来搞。

刚刚成为医生的覃祥官为他这个想法所激动到彻夜难眠。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老家杜家村。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来到了杜家村的书记家。他敲着书记家覃祥成家里的门,说:“我在你这搞个医疗点。”话还没说到一半就被书记打断了,书记说:“搞什么搞?哪来的钱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覃祥官

他接着说:“我们大家一起凑钱。”过了一会儿,书记又问他:“谁来当医生?”“我不就是医生吗?”这时书记心有所动了,他要把这些全都说清楚。又说道:“你来当医生的话,那我怎么给你报酬。”覃祥官说:“和农民一样,记工分。”

覃祥成最终接受了他这一请求,他由衷的钦佩覃祥官。自古以来医生都是需要报酬的,怎么能和农民一样呢?

获得村里的书记同意后,覃祥官拿起不知道放了多久放在屋角柜子里的一只铅笔,写下了一份《关于在杜家村大队实行农民合作看病和集资办卫生室的设想》。就是这样一个医疗合作的创举,后来惊动了中南海的毛主席。

1966年8月10日,乐园社杜家村医疗卫生社正式在这一天土家一所破旧吊脚楼挂牌成立了。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医疗合作,覃祥官和原来的村社里的几个老中医在这里当起了赤脚医生,从此开启了中国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历史。

杜家村的村民们从此以后只要交4毛钱给医疗合作社就可以来卫生社挂号和求医问药了。为了保证药物的供给,他们还想出了一个方法,覃祥官写药物单子号召社员们上山采药。每天采的药给他们记工分。这样一种制度,解决了看病就医难和买不起药的难题,受到了杜家村全体社员们的拥戴。不过这也意味着覃祥官放弃了公社卫生院的铁饭碗,而变成一名和农民一样靠挣工分的社员了。

覃祥官在杜家村开办的医疗合作社成功了,受到了长阳县的表扬。县里请他们去宜昌地区开会,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但这并没有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反而还被挨打了。他们说乐园社这是在扼杀中医中药,乐园的经验就是大毒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记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医专他们的人骑车子来碾,把我碾了好远,我这个腿都被他们打出了五条杠子。什么叫扼杀中医中药?我们那时拿工资的,和农民一样要记工分他们当然思想不通。”村里书记气不过说:“你们再也不要出去开会了,他们要打你来这里打,到我们乐园社来,我们帮忙打。”

尽管覃祥官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村民们和书记的支持下,杜家村的合作医疗之路还是跌跌撞撞走了下来。

毛主席亲自批阅,全国推广

1968年的4月,毛主席正式发表《综合越少典型越多》,作为一个宣传报道的指导性方针。乐园公社的农村医疗合作引起了上面的注意,长阳县的三位年轻人来到了乐园公社,他们都是卫生局的干部。其中一位干部回忆起来说:我们看到毛主席的指导精神后,我们几个同志就把这个落实。当时心里就有个想法:乐园的合作医疗可不可以是个典型呢?

于是,有了想法后就对乐园公社展开了调查。4月4日,由于那时候还没有公路,他们三个人就走路前往乐园。一直到24日,他们整整调查了20天。20天后回到县里的这三个年轻人参加了县里的新闻工作报道工作会,并把在乐园的见闻写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包括它的好处,是怎么办的一些典型。这份调查报告的名字叫做《农村战线上的一朵花》,副标题是《记湖北乐园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整理好了之后就上交给了县政府,他们打印好了之后又往上面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4日,他们得到了一条电报的信息,电报上说:“今天中午12:30分,毛主席亲自批阅了长阳县的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计划明天见报。”4日的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在广播中报道。5日,这篇文章刊登在了人民日报的头版。长阳县高兴坏了,全城都沸腾了!

毛主席称赞“合作医疗是医疗战线的一场伟大革命,解决了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并称覃祥官是像白求恩一样的中国好医生。毛主席的这一支持给覃祥官撑了腰,他大胆地进行全国推广,全国95%以上的农村都推行了合作医疗。而数以百万的赤脚医生,则是农村合作医疗责无旁贷的实施者。

那些之前反对的人也到乐园来学习参观,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经验在全国迅速推广,短短几年,来这参观的人数达到10多万。他经常被叫到县里去开会,讨论的一个题目就是《全国学习乐园怎么办》。这是一个给覃祥官的考题,要让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回去之后有个满意的答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个世纪过去了,乐园的人们都无法清晰地记得毛主席当年批示的那篇调查报告的准确时间究竟是4号还是5号,那张1968年的12月5日的报纸却真实地记录着当年的神话。

随着时代的变迁,覃祥官创办的合作医疗潮起潮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集体经济开始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人民公社也解体了,据数据显示从1980年之后的五年间,合作医疗的覆盖从占全国的69%下降到了不足5%。时至今日,合作医疗更是日渐式微。

中国合作社医疗发源地的纪念馆的一个小房间里,至今仍写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八个字见证着这位赤脚医生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