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这是我们政府几十年来最霸气的一次了!

为什么?
看看发言人的回复就知道了。
今天(4月27日)有记者问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美国那边打算将长和的43个海外港口拆分成两个交易进行哦,你们打算怎么办?
答:我们高度关注有关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句话翻译成我们小老百姓的话不就是——买卖双方不要乱动,等我审查完毕你们再谈生意,不然就不要怪我没提前提醒了!至于查到什么时候,那就得看你们的表现了!
我相信这句话一说出来,给李嘉诚十个胆也不敢暗戳戳地卖港口了。



为什么政府部门要在今天又表态一次呢?
事实上这已经是三个月内监管部门的第三次公开表态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嘉诚家族试图将巴拿马运河咽喉要道“打包卖给美国”的计划,彻底撞上了国家利益的红线,这是一件很严肃而且又不可规避的事。你要卖,理由是什么?说不出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资敌咯?贸易战也是战,资敌那是得上绞刑架的。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长和还有回头的机会,就看他能不能想清楚了。


这件事为什么显得这么严峻?
因为这种战略级的港口,与国家所推行的“一带一路”息息相关。
长和实业计划出售的港口中,最敏感的当属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条黄金水道承担着全球39%海运贸易量,更是中国21%进出口货物的生命线。而接盘方贝莱德财团的背景又十分复杂危险,它不仅有着世界级别的航运影响力,甚至与美国军方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万一长和海外港口被它收购成功,形成了美洲区域的海航垄断,那我们就真的成了人家案板上的肉了。

若巴拿马港口易主,美国完全可能借“长臂管辖”对中国货船收取每艘150万美元的“买路钱”,仅此一项美国每年恐怕就能从中国外贸中抽血超过百亿甚至是千亿美元。更危险的是,在现代社会,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已经覆盖了巴拿马运河等战略通道,系统中保存着中国大量远洋货轮的航行轨迹、货物清单及调度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落入美方之手,相当于向对手亮出关键的底牌,危险啊!
在“一带一路”的未来版图中,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是我们的重点运营对象,所以这块港口拼图是万万不能丢的。




市场监管总局的连环重拳,实际上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划定了新规则。
根据《反垄断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也就是说,即便交易主体在境外,只要影响中国市场竞争,监管部门就有权审查。
这种“域外管辖权”的行使,标志着中国开始对等反制美国CFIUS审查机制。


李嘉诚估计要焦虑惨了
若强行推进交易,长和因延迟交割恐怕需要支付天价违约金(有不确定消息称是每日2000万美元);
若放弃交易,贝莱德财团前期投入的数亿美元尽调费用与法律成本将无法收回,并可能触发反向赔偿条款。
总之李嘉诚是左右都难做咯。
不过这场博弈也为所有跨国企业敲响警钟——当商业利益触碰国家核心安全时,任何“分拆重组”“协议代持”的规避手段都是徒劳,生意没有国界,但是企业家有国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