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逐步临近,不少人都开始计划在假期时间中,出去好好地玩一下,放松放松一直紧绷的工作状态。
不过让很多人比较犹豫的是,假期出去玩要花的钱还是挺多的,不过经济学家就提出了一种建议,那就是直接拿出一万亿来促进消费。

那这一万亿是用在哪?网友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补贴撬动消费“浪潮”
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的想法,是通过补贴方式把消费带动起来。
他指出政府拿出一万亿促销费,消费和企业生产也会上去,税收随之增加,1块钱的补贴带动4块钱消费,4块钱GDP反过来带动1块钱税收,政府基本不用掏钱。

如果说在之前的一段时间中,这还是只是在理论上的方案,但在2024年这就变成了现实,根据之前上海发放消费券的做法。
核销这批消费券的人超过了95%,直接拉动了大量的消费,其实这样补贴的本质就是用消费券来做“引线”,达到让老百姓消费的目的。
不过这也需要很精确的投放,毕竟要是消费的地方和发放的地方相隔距离比较远,那这样做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根据一位火锅店负责人的透露,在之前的活动期间,他们的客流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连带他们需要的采购食材也大幅增加。
这就证明了消费券的连锁反应,毕竟既然出来玩了,很多人都不可能只去吃个饭,而是会在附近逛逛街买一些衣服,带动更多的消费。
但其实这件事也不是什么消费券的“魔力”,根据经济学家的说法,这样的效应是十分依赖市场环境的。

一旦到了经济的低迷期,消费者就不再会出现连锁消费,而是选择购买必需品后就回家,奢侈品的销量也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并且供给端在这段活动期间也要做到产能充足,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导致食品的价格出现上涨。
身份证立减25%的深层逻辑
“凭身份证立减25%”的活动,表面上看起来直接,实际上考虑得很周到,省去了领券、验证这些麻烦的步骤,消费者只要出示身份证就能享受折扣。

这项措施对不太会用手机或者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特别方便,更重要的是,身份证和消费信息绑定,可以防止有人大量购买再转手卖出,保证优惠真正给到消费者,避免有人利用漏洞占便宜,确保补贴用在实处。
这种补贴方式很方便,消费者不用操心各种复杂的规则,购物门槛也大大降低,更容易激发购买欲望。

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服务上,不用再费神计算各种优惠,省时省力,所以说这种设计可以让购物体验更加轻松愉快。
方案设想很美好,但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小摊小贩和二三线城市的支付设备是否能顺利接入系统,确实是个问题。
比如很多的小摊小贩能接入系统吗?二三线城市的支付终端跟得上吗?有网友吐槽别最后只有连锁店能用,菜市场大爷还是收现金。”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

如何让街头巷尾的小商贩都能享受政策优惠,这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此外身份证信息的安全非常重要,确保信息不被泄露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
现在大家都很重视信息安全,所以我们在处理公民个人信息时,一定要小心。既要鼓励大家消费,又要保护好大家的个人信息,这需要技术和制度两方面都做好。
所以补贴的时间和力度要灵活调整,根据市场变化来,要避免效果越来越差,别让大家觉得“以后更便宜”,从而推迟消费。

消费券vs.直接发钱
专家们考虑周全,想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而老百姓更希望直接拿到钱。部分网友就评论说,直接发钱更好。这两种想法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人对经济政策的不同看法。
消费券是为了刺激特定行业,防止钱进入股市或变成存款。直接发钱让老百姓自己决定怎么用,更能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符合“保障民生”的目标。

但是直接发钱真的有用吗?比如在美国疫情期间的补贴和日本给低收入家庭补助的例子,结果显示,发钱不一定能促进消费,美国发了钱,储蓄反而增加了,消费增长没有达到预期。日本给低收入家庭发钱,大部分人用来还债或存起来了。
人们如果觉得将来收入可能不太乐观,就会更愿意存钱而不是花钱,这和不少专家说的“老百姓想花钱,前提是得有钱”是一个道理。

李稻葵教授认为,消费券只是临时的办法,先用它来刺激消费,让经济活起来,然后再慢慢调整收入分配。
打个比方就像给病人先打一针强心剂,让病人缓过劲儿,然后慢慢调养身体。这种一步一步来的方式,可能更适合现在的中国经济。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政策,推广的时候也需要用更简单的话来说,比如静安区商务委做的“薅羊毛攻略”短,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用“满100减25”、“吃饭逛街一条龙”这样容易懂的说法,让大家更容易明白政策,也更愿意参与进来。

风险管控与优化建议
为了让“万亿消费刺激计划”真正发挥作用,不让人觉得不切实际,必须认真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好应对办法,首先严格管理资金使用,防止乱用、挪用,杜绝贪污腐败的情况出现。
其次要防止商家趁机涨价,变相让消费者吃亏。上海“政府+企业”一起让利的方式值得学习,比如久光百货大部分商家都参与,热门商品直接用补贴抵扣消费券,避免各种套路。政府和企业一起承担补贴,商家就没法先涨价再打折了,这样才能真正给老百姓实惠。

另外还要注意企业能不能生产出足够多的东西,浦东新区发餐饮券的时候,有些热门餐厅因为接待能力有限,不得不限制消费券的使用时间。
如果东西不够,需求又一下子增加,反而可能导致涨价,甚至买都买不到,所以消费券的发放量要和市场的供应能力相匹配,避免出现“抢不到”的局面。
为了避免补贴效果越来越差,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补贴发放的时间间隔和金额大小,中提到的南京东路商圈的例子值得借鉴,他们曾经尝试过直接降价的促销方式。

南京东路商圈发现,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更喜欢把钱分散开来小额消费,而不是集中起来进行大额支出,这说明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策略,以免出现补贴越多,效果越差的局面。
通过灵活的调整,可以更好地引导消费,避免消费者总想着“下次是不是更便宜”,从而推迟消费,要实现身份证直接抵扣,必须升级支付系统。

目前支持身份证核销的POS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覆盖率还很低,需要加快三四线城市支付终端的升级,这是保证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
“万亿消费刺激计划”就像一场大规模的尝试,它能否成功带动市场活力,最终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的增长,仍然有待观察,关于发放消费券还是直接发现金的讨论,让我们重新思考“拯救经济”的方法。

如何在短期刺激措施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在于找到既能快速提振消费,又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策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