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从短暂停留到长期停留的跨越。

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递增变化,而是我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综合国力的有力体现。

近日,我国神舟二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将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优秀的航天员送到了太空执行任务。

神舟二十号飞船乘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舟二十号飞船乘组

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在进入到我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九号乘组会合后,标志着神舟十九号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他们本次使命,即将返回地球。

神舟十九号和二十号乘组在空间站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舟十九号和二十号乘组在空间站合影

但神舟十九号返回地球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其实,早在神舟二十号没有发射之前,相关部门就计算确定好了神舟十九号的返回时间。

就在大家满怀期待地等待神舟十九号按计划时间返回的时候,官方却出人意料地宣布推迟神舟十九号返回时间,这让大家感到有些许意外。

毕竟,以往的返回任务似乎大多都是按照既定的计划时间顺利完成的,那么这次为何会出现推迟的情况呢?

官方也给出了答复,称是因东风着陆场的气象条件未能满足任务要求,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的圆满成功,所以推迟实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

其实对于这样的原因,大家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始终是摆在首位的,只有在充分保证航天员生命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够稳妥地实施返回任务。

而就在推迟了近一天时间之后,神舟十九号终于顺利返回了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返回舱返回地球的那一刻,杨利伟也迅速来到现场,满怀热情地欢迎航天员回家。

杨利伟在现场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因为天气原因,我们的神舟十九号返回推迟了一天。

这一情况不仅反映了我国空间站具备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的机动性,另外也充分反映了我们整个航天系统,特别是着陆场系统强大的保障能力。

航天员表现很好,着陆场表现很好,航天员在太空完成的任务也表现很好。从杨利伟坚定的发言和自豪的表情来看,我国神舟十九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神舟十九号此次去到太空,究竟有什么工作成果呢?

神舟十九号顺利返回,乘组工作成果公开,创下多个“全球首次”

首先就是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有两个首次。

王浩泽是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王浩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浩泽

宋令东是我国首位90后航天员。

宋令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令东

其次,他们在太空执行任务有多个首次。

1、神舟十九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在一次出舱活动中,他们持续工作了9个小时,成为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时长的新纪录保持者。

2、蔡旭哲曾执行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算上神舟十九号的出舱活动,蔡旭哲凭借5次出舱活动,成为我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蔡旭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旭哲

3、在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方面,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共参与实施了88个项目。

他们在太空里,利用全光阱实现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制备,这是全球第一次在轨实现。他们还搭建起全球首个空间光晶格量子模拟实验平台。

4、神舟十九号带回地球的科学实验样品很有“分量”。

本次跟随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科学实验样品总重量约37.25公斤。

生命类样品主要包括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人和动物早期胚胎等20类,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下行生物样品种类和涉及实验项目最多的一次。

材料类返回样品主要包括钨基超高温合金、高强韧钢、铟硒半导体晶体和月壤加固材料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研样本中包含着一份由山东大学参与研究的生命类样本——人类早期胚胎。

山东大学的实验团队在成功接收到这份珍贵的样品之后,迅速投入到后续紧张而有序的实验分析工作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实验是我国在太空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将为人类未来在太空繁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以上都是官方媒体公开的信息。

从公开信息来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的成果十分丰硕。

相信科研人员能充分利用好科研材料,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相信神舟二十号定会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圆满完成他们这次飞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