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财务造假!虚增收入645亿、套现169亿,16万投资者被套牢。2025年3月28日,东旭集团和旗下有关公司被依法处罚,而这起案件也被称之为“最大规模的财务造假”,虚增收入645亿元、套现169亿,16万投资者受害。
43名案件责任主题累计罚款高达17亿,可以说哪一项拿出来都让人震惊,这让人不由得产生好奇,东旭集团到底通过怎样的手段骗取资金?又是怎么做到这么大规模的?
1997年,李兆廷创立东旭系,一路发展过来可谓是极其快速,正当大部分人以为李兆廷喊出的“实业报国”口号会就此实现时,意外突然发生,东旭集团内部积攒的问题爆发。
不得不说,从商业天赋上说,李兆廷无疑是有一定优势的,从97年他创立东旭系,基本上每天都是“南征北战”的场面,他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在国内液晶玻璃刚兴起时入行。
成为首批转型液晶玻璃基板产业的国企之一,并拿出大魄力进行投资,将以往收益用来量产液晶玻璃基板,而且,李兆廷不仅进行一次尝试,而是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部署。
比如新能源和城镇建设等等领域都在其中,不过,东旭集团的做法也给自己带来了风险,毕竟投资多个部门,一旦出现市场波动,东旭集团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到了2014年,东旭集团迎来最后的辉煌,之前的成功尝试让李兆廷丧失了一部分理智,选择未经调查步入新材料领域,开始发展光电设备。
当然,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没有去质疑李兆廷,毕竟他确实是有着商业天赋,东旭在短短数年内就成为国内最大的CRT装备制造商、玻璃基板生产商等等,年产值高达30亿元。
分别在五大产业都占据整个行业的前列位置,遗憾的是,李兆廷进军光伏产业后步入滑铁卢,一路增加杠杆、发行债券,东旭虽然获取了创业资金,可也代表东旭其实没有多少容错率。
李兆廷但凡失误一次都会将东旭集团带入深渊,而这个危机很快出现,也就是2019年,东旭集团遭遇变故,市场波动非常剧烈,东旭广电没能如期兑付一部分的票据。
这样的一次资金链规划失误对其他企业来说或许可以进行一些调整,可东旭却是没这个机会,2019年到2022年开始全面亏损,直接就变成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局面。
李兆廷纵使心中有诸多想法,可面临债券还不上资金被冻结的局面,同样是无力回天,所以李兆廷自己害怕了,在2018年年底开始偷偷进行资金转移工作,情况自然更加恶劣。
而且东旭集团的证券违法行为也不可能逃脱制裁,东旭集团也是直接宣告落幕,5名主要领导团队直接被禁止进入市场10年,李兆廷算是彻底脱离了舞台。
回顾东旭的崛起之路,不禁令人颇为感慨,喊着“实业报国”口号的李兆廷,最终却因为被利益蒙蔽,选择了激进投资道路,遗憾走向失败,也希望其他企业家能够引以为戒。
参考资料:
东旭集团造假:“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巨额套现遮羞布丨新浪财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