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战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关键一战是沙家店战役,而西野走出陕北、开启解放大西北征程的一战是澄郃战役。值得一提的是,两次战役的国军参战部队都是胡宗南集团的整编第36师。

1947年8月,彭老总指挥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米脂县沙家店地区对此前增援榆林的整编第36师发起进攻,在运动中取得了歼敌2个旅外加师部6000余人的胜利,成功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钟松本人的运气的确是在线,在近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化装逃跑后,有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再次统兵出现在随后的战场上。

等到1948年夏季的澄郃战役前夕,钟松胡宗南之令率36师驻扎在澄城县以北的冯原镇、壶梯山一带。而即将与之展开正面交锋的“对手”,正是一年前在沙家店战役中率西野2纵重创整编36师的王震。

1948年6月,在我军全国性战略进攻节节胜利的基础上,西野在军委指示下整体进入集结休整状态,以利下一步南下关中,扩大解放区的作战行动。

在此期间,西北野战军上下在总结西府陇东战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作风整顿、战术训练以及扩充兵员等工作。

经过新一轮整军备战,西野总兵力虽比春季攻势前仍有减少,但在党员骨干力量配置、战术技术水平以及全军士气斗志方面却有着显而易见的效果提升。西野号召解放区广泛开展群众性“归队运动”,将此前因伤病就地休养以及失散离队干部吸纳归队,保障了基干力量的完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成基础力量的整合提升工作后,以彭老总为首的西北野战军前委,逐渐将目光聚焦在下一步解放大西北的战略重点上来。

毋庸置疑,胡宗南集团经我军多次歼灭性打击后,已处于被动境地,虽然在数量上仍占优势,但在实际交手时多以攻势防御作战为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与“青宁二马”集团的战场联手。

换句话说,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作战重点仍是集中兵力继续各个削弱和歼灭胡、马两军,只是在作战对象上由主要歼灭胡宗南集团转变为歼灭胡、马两军并重。

这也就意味着西野在应对胡宗南军事行动的同时,也要做好“马家军”作战特点的研究和准备工作。

我军这边在紧锣密鼓的筹划扩大解放区的军事行动,胡宗南这边也没闲着。在他看来,西野经过西府陇东战役的失利后,大概要经过半年左右时间休整方能发起一场规模化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他倒是与老蒋想到一起去了。老蒋这边早在西府陇东战役结束后,就反复发电报催促胡宗南尽快部署兵力主动出击:

为此,胡宗南按照“集中兵力、机动防御”的作战方针,重点对以三原县、蒲城县和大荔县为中心的地区为支点,利用当地城高墙厚、交通便利等条件加筑工事,布置重兵守备并相互应援。

意图很明显,胡宗南的最终企图就是乘西野全军休整之机,以主力向黄龙山南麓蚕食并向关中分区“扫荡”,继而将我军全部封锁围困在黄龙山区,不使南下关中一步。

在相继占领澄城县、郃阳县、白水县等地之后,胡宗南于1948年7月下旬下达了进攻黄龙山一带的作战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决定西野能否由内线进攻转为外线进攻的大战一触即发……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胡宗南寄希望于封锁西野南下关中的门户,彭老总这边自然要先拔除这颗摆在面前的钉子。在给教员发去的电文中,除了阐明自己的作战计划外,他还指出了西野打援力量不足的困难:

为此,彭老总果断建议教员将即将进行的太原战役推迟两到三个月,抽调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与西野共同组织渭北战役,争取消灭胡宗南集团在渭北的12个旅,使对方将渭南渭北连成一片的企图彻底破灭。

对西北野战军而言,这是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难得战机,当然也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如果无法促成渭北战役,西野只得暂时以“零敲牛皮糖”战术先消灭胡宗南一部分主力,等兵员充足后再进行一场歼灭胡马集团的规模化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立足于全国战局形势的教员并没有满足彭老总这个“愿望”。在给对方的电文中,他先是肯定了西野在艰苦条件下承担对胡宗南、马步芳两大集团的作战任务险重,而后话锋一转,阐述了他对华北、西北战局的看法:

当然,考虑到西野歼灭胡宗南集团的作战压力,教员还是将吕梁军区司令员彭绍辉指挥的两个旅调拨彭老总指挥,以增加接下来的战斗胜算。

在彭老总一边加紧部署围歼北进的胡宗南集团十二个半旅方案、一边组织将地方机关和后勤机关转移至洛川的同时,教员于7月20日从西柏坡发来了我军潜伏人员截获的胡宗南集团动向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即,按照“两翼牵制,中央突破”的战术原则,彭老总决定集中精力集中主力先歼灭钟松的整编第36师,而后寻机歼灭整编17师和38师。为此,他将西野参战部队兵力配置大致分为三部分:

一是以4纵骑兵第6师约1000人为“阻援部队”。在布防宜君县以南吸引胡军第1师北上的同时,以500人左右的小股部队隐蔽于洛河东岸,随时做好阻击第1师东援的准备。

二是以3纵2个团和2纵1个团,外加黄龙军分区第10团组成左翼兵团,在韩城县西南山地及韩城至郃阳公路沿线抗击敌38师、17师等部的进犯,保障野战军主力左翼安全以及韩城至禹门口段黄河渡口运输线的畅通。

三是以1纵、2纵、6纵全部及3纵、4纵一部,共约11个旅5万人组成右翼兵团,隐蔽集结于黄龙县石堡镇东南及西南地区,准备在此消灭由澄城县冯原镇北进的整36师。

至此,彭老总的“两翼牵制,中央突破”战术已初具雏形,万事俱备,接下来就等敌军一到,按计划对其展开围歼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30日,钟松率整编36师进至澄城县以北冯原镇、壶梯山地区时,突然察觉到我军主力在前方设伏的战情。

狡猾的钟松很快下令全师停止前进,并在澄城县冯原镇、壶梯山、刘家凹一带东西约12公里、南北约5公里的范围地区构筑防御工事,就地转入防御。

与36师狡诈多变的谨慎行军不同的是,第17师、第38师和第1师虽遭到我军顽强阻击,但均按胡宗南战前部署积极北进或展开牵制性进攻,大有几支部队集结靠拢之势。这样一来,我军围歼36师的“中央突破”形势就变得紧张起来了。

关键时刻,彭老总一改先前的诱敌深入方针,主动向冯原镇地区的36师发起进攻。在最关键、也是最险恶的壶梯山战斗前,他亲自“点将”西野2纵司令员王震指挥战斗。

一来是给对方一个再会老对手的机会,二来2纵有中原突围的老底子,在实战中素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对阵钟松绰绰有余。

对彭老总口中“打不死的钟松”说法,王震当场郑重立下“军令状”:“打不死就继续打,直到把他打成肉酱为止,你放心。”

王震当然知道钟松部队的战斗力,也知道壶梯山之战在整个澄郃战役中所占的份量。不过,此时的2纵不仅在兵员数量上占据优势,在火力配备方面也有了新组建“炮兵团”的加持,对阵钟松已不在话下。

从8月8日拂晓发起攻击开始,至13日整个澄郃战役结束,西野以3604人的伤亡代价,歼灭胡宗南集团36师9080人,中将副师长朱侠阵亡,少将参谋长张先觉、“国防部”驻36师少将高参李秀、少将战地视察官马国荣等人均被俘,我军取得继沙家店战役后对36师的第二次重创。

当然,如果说有遗憾的话,那就是没有彻底全歼36师,也没能捉住“漏网之鱼”钟松。一方面是受该地区深沟地形影响,部队迂回作战和协同配合都有难度;另一方面是此前俘虏的国军将部分情报泄露,使钟松产生高度警惕,继而在行军方面更加谨慎保守。

不过,瑕不掩瑜,西北野战军经此一战彻底打破了胡宗南的北进计划,也打开了西野全军走出陕北、解放关中的门户,随之而来的,就将是对胡宗南和马步芳两大集团的最后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青天”,西北野战军从最初兵力、装备、战力均不占优势的“偏师”,迅速走向解放大西北的历史征程,令人景仰,也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