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文革”宣告结束,“左”的思想 逐步得到纠正。1978年,刘鼎恢复工作,被任命为航空工业部顾 问。
他已年逾古稀,每天很早就来到办公室,按时上下班。按照部党组的分工,他主管企业的技术改造,并协助主管民品的副部长, 抓民品生产。他不顾年老体弱,每年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去工厂、 研究所搞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与资料,对改革开放新时期, 航空工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他常说: “没有第一手资料,工作起来心里不踏实。”
他对航空工业的技术 改造和民用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也取得了很 大的成效。他对航空工业部的工具生产特别关心就是一个很好的 例证。
1979年,刘鼎去汉中考察3147厂,参观了工厂的各个生产 车间后,他要求工厂一定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并切实抓好工 厂的技术改造和硬质合金工具的研究开发工作。他还要求工厂争 取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工厂合作,提高产品质量,争取产品进入国际 市场。
80年代以后,他又多次听取该工厂的汇报,对工厂与外商 的谈判情况与合作进度他都很关心。3147厂每开发出一种新产 品,他都欣喜万分,并与国际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进一步提出改进 意见。在他的关怀下,3147厂的产品,终于打入了国际市场。
航空工业的专业化工厂在刘鼎的指导和关怀下,都加强了设 计工艺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力量,力争产品出口,进入国际市场。 到80年代后期,成套组合夹具和硬质合金工具等民品,不仅为航 空工业的科研、试制和生产做出了贡献,而且成为出口的支柱产品 之一,远销英、美、德、瑞典等国家。
1985年9月,刘鼎在办公室看 到航空工业部《工量具出口情况简报》,非常高兴,他在文件上作了 批示,这是他一生工作上的最后一次批示。从批示的字里行间可 以看出,他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热烈拥护,以及对中国产品能够冲出 国门、走向世界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航空工业的011基地在我国西部的山沟里,刘鼎从来没有去 过。1980年,他决心到三线工厂看看,部党组考虑他在“文革”中被关押了7年,体质较弱,劝他不要去,他说:“那里有那么多工厂 和职工,我在航空工业干了十多年没有去过,实在说不过去。我这 次去是还欠账的。”
011基地对刘鼎前去考察十分重视,派出有经 验的领导和司机全程陪同,用了20多天,看了20多个工厂和研究 所。他那时已经78岁,还坚持每天看一个单位。他每到一个工 厂,首先是进车间、钻山洞,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交谈。他知道 铸造车间又赃又累,每到有铸造车间的工厂,他都要到铸造车间去 看一看。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知道他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 还能够到深山沟来看望他们,深表敬佩。
刘鼎对这次能够到011 基地考察很高兴,他深情地说:“这里的职工了不起,他们常年与大 山为伍,终日以工厂为家,默默地为航空工业奉献。他们乐观豁 达、以苦为荣,经得起穷山恶水考验,耐得住孤独寂寞,这就是深山 航空人的高尚品德。”
刘鼎还兼任着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的工作,周恩来亲自指定 他担任《西安事变史》领导小组的组长。80年代初,西安事变史的 编写工作进入最后阶段,他一方面收集史料,一方面注意协调各方 面人士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不同意见。他对史稿的每一章节都 本着求实、存真的态度,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逐段逐句修改。对 一些事件和人物的处理上,非常慎重,反复核实材料、反复征求有 关人员的意见。
他对整个史稿及时找编写人员商谈如何修改,对 搞不清的人和事组织专人专访。他认为,党中央把这个艰巨、伟大 的任务交给他,他必须对党中央负责、对历史负责。在他的有生之 年,终于基本完成了《西安事变史》和《西安事变大事记》的初稿。
刘鼎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不少的历史大事件,接 触了许多革命先驱。他在为他们写证明材料时,知道什么就写什 么,知道多少就写多少,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他说:“扩大或缩小都是不负责任,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重者就是对历史的歪曲,是 犯罪行为。”
刘鼎在撰文纪念中国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莫斯科东方 大学校友彭干臣烈士时,和魏文伯同志一起,证明了“八一”南昌起 义时的公安局长是彭干臣,而不是传闻所说的朱德同志,从而纠正 了这一错误的历史传闻,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彻底平反,安然离世 (1986)
1975年8月,三机部原党的核心小组对刘鼎1931年被捕和 1935年被俘问题作出“1931年自首叛变”和“1935年投敌叛变”的错误结论,并提出因有特殊贡献,不以叛徒论处,保留党籍的处理 意见;中共中央又于1978年1月批复同意,并作了通报后,他心里 特别难受。
他思来想去考虑了很久,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根据党中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终于在1982年3月19日向 中共中央提出了如下的申诉:
“三机部党组并转中共中央:关于中 央曾以对我问题的处理——不以叛徒论处,保留党籍,作为特殊案 例在党内外相当大的范围内传达过。现在请求中央复查我的历 史,对我的问题重作结论,并在同样范围内公布,消除影响,恢复名 誉。”
中共中央接到刘鼎的申诉信后,批示中央组织部速办;中央组 织部批示中共三机部党组迅速复查。中共三机部党组以最快的速 度进行了复查,并于同年4月4日,向中共中央报告了复查结论。 复查结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一九三一年在上海被捕问题
刘鼎同志在上海我党特科工作时,确因叛徒出卖,于一九 三一年十月十日晨在上海外滩公园被捕,关在租界巡捕房。 于十月十二日经江苏省伪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审讯引渡伪淞沪 警备司令部,在龙华监狱关押十余天,即解往南京宪兵司令部 暂判二年,监押在南京陆军监狱。一九三二年七、八月由特务 头子康泽保释出狱,考核试用。在等候分配工作时,于十月间 逃回上海找党。
刘鼎同志被捕后,敌人当即逼问其住址和同党,刘鼎同志 为保护同志,以供假地址和拖延时间的方法应付敌人,使家里 人(当时的爱人吴先清、妹妹甘棠,及同住的郑家康和郑的爱 人安娥,均系地下党员)得到他被捕的消息,而及时转移。直 到下午两点多钟才说出真实地址。当敌人带着刘鼎同志到家 搜查时,恰巧郑家康转移后又回家取东西碰上敌人被捕。当 时刘鼎同志只说郑是他的房客,未暴露郑的身份。
刘鼎同志被捕后,化名戴忠、甘作民,承认加入共产党青 年团,担任报告事务,还写了一纸署名“甘”的材料,其内容多系编造和似是而非,没有暴露党的机密。
蒋介石视察南京监狱时,为了诱骗一些在狱人员为其效 劳,曾接见过一批在押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刘鼎同志也一 起受到接见。之后,蒋介石下令给康泽将这批人“保释、考核、 试用”。刘鼎同志在保释出狱等候分配工作时乘机逃回上海, 向特科负责人潘汉年汇报了被捕后的主要情况。一九三三年 春被派往江西苏区工作。
刘鼎同志被捕后,按照当时新特科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假 自首、假投降的精神,相机应付敌人,承认了身份,写了“自首书”,但没有暴露党的机密,没有供出同志,与他有关的重要人 事均安全存在,党的组织未遭到任何破坏。原结论说,“供出 了我党重要机密”,定为“自首叛变”,是不符合实际的,应予纠 正。
二 、关于一九三五年在江西被俘问题
刘鼎同志一九三五年在我赣东北兵工厂任政委时,正值 国民党向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我兵工厂即化整为零,分 散活动。同年七月间,刘鼎同志和其他四个人,在一次夜间转 移中遭敌伏击、冲散。天明之后,刘鼎同志在寻路时被敌军俘 虏,被缴去手枪一支。押送江西横峰敌二十一师师部,后解往 南昌行营军法处,转送九江感化院(即俘虏营——作者注)。
于同年十月从九江感化院逃回上海,找到党的关系后,被介绍 去延安,途经西安时,与张学良接头,做了一段统战工作。西 安事变后到延安。
刘鼎同志被俘后,说自己是搞技术工作的。押在敌二十 一师师部和九江感化院期间,确曾先后两次向敌人画过我兵 工厂部分产品的图样。均属一般性问题。原结论“自动下山 携枪投敌”,定为“投敌叛变”不符合事实,应予纠正。
综上所述,刘鼎同志在上海被捕和在江西被俘问题的主 要情节已经清楚。本人申诉、交代与旁证材料基本相符。
刘鼎同志在被捕、被俘后,没有暴露党的机密,党的组织 没有遭到任何破坏,而且都是自动乘机逃脱出来,积极找到党 的组织,坚持革命,积极工作。几十年来为我兵工建设做出了 成绩。特别在西安事变中是经过考验和有贡献的。在长期革 命斗争中,刘鼎同志是忠于党的事业的。原结论“在上海自首 叛变”、“在江西投敌叛变”是不符合事实的。
我们意见:撤消三机部原党的核心小组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关于刘鼎问题的结论报告》,恢复名誉。
中共中央组织部接到中共三机部党组的复查报告,经过认真 的复查,在潘汉年同志的问题得到平反昭雪后,对刘鼎同志的历史 问题也作出了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
1986年4月18日,中共中央 组织部发出了《关于为刘鼎同志彻底平反的通报》,通报的主要内 容如下:
根据刘鼎同志的申诉,三机部党组对上述问题(指1931 年被捕和1935年被俘问题——作者注)进行了复查, 一九八 二年四月作出了《关于刘鼎同志历史问题复查结论的报告》。
已查明刘鼎同志一九三一年在上海被捕和一九三五年在江西 被俘后,都没有暴露党的机密,没有出卖同志,党的组织未受 到任何破坏,而且都是自动乘机逃脱出来,积极找到党的组 织,坚持革命,积极工作,几十年来为我军工建设做出了贡献。 特别在西安事变中是经过考验和有贡献的。在长期革命斗争 中,刘鼎同志是忠于党的事业的。
一九七五年八月三机部为 刘鼎同志所作的结论是错误的,应予撤销,为刘鼎同志彻底平 反,恢复名誉。
三机部党组《关于刘鼎同志历史问题复查结论的报告》, 业经中央书记处讨论同意,特此通报。
1985年9月,刘鼎因病住进了医院,确诊为胰腺癌。他的历 史问题中央已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但1953年他受到撤职查办、 留党察看的错误处分,仍然没有得到纠正。这一问题既关系到他个人的名誉,而且还涉及到对整个兵器工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工 作的评价。
他考虑到自己的有生之年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日子不 会太多了,1986年3月,他不得不给胡耀邦和陈云写信,信中写 道:“抗美援朝末期,我受到撤职查办及留党察看的处分,这个处分 是不公平的,我请求党中央给予复查、平反。
当前,兵工部门正在 编写兵工史,对我1953年受处分这一段历史不理解,兵工在抗美 援朝战争中努力完成任务,支援了前方,受到嘉奖,为什么兵工的 领导人倒受处分呢?他们想不通,要求我讲述这段历史。
为了解 除因我所受处分而使整个兵工事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历史功绩 受到株连,为了有利于国防工业建设,同时我已是年老病重的人, 清理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总结一下思想也是非常必要的。为 此,我向党中央提出历史事实的申诉,请求党中央给予复查。”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刘鼎的申诉,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纪律检 查委员会负责复查。
1986年5月10日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复查刘 鼎同志1953年所受处分问题的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郑汉涛、徐 驰、唐成仪、来金烈、王晓光、彭达、刘正栋、沈丁祥、李滔、杨占昌 等,都是和刘鼎共事多年或了解当时情况的老同志。
与会者分析 了抗美援朝时期兵器工业状况后,一致认为,兵器工业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是有贡献的,刘鼎同志在兵工建设上是有成绩的。1953年 刘鼎被撤职查办一案,涉及到对整个兵器工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的工作评价。全面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兵器工业这个时期 的工作,不仅对刘鼎同志个人所受处分可以得到纠正,而且对近百 万兵工队伍也是一个鼓舞,激励他们解放思想,献身兵工。
与会同 志一致认为,刘鼎一案,当时把兵工生产中的问题看重了,把问题 的性质搞错了,对个人责任追究过头了,是一起错案。中共中央决 定复查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于1986年5月26日作出 了《关于撤销刘鼎同志一九五三年所受处分的决定》,经中共中央 批准后于同年6月2日发出了通知。
《决定》的内容如下:
刘鼎同志一九五三年任二机部副部长期间,政务院以其 “在执行兵工建设方针中,表现有严重消极思想,妨害了兵工 建设”、“对抗美援朝任务不负责任”等六条错误,给予撤职降 级处分,中央纪委给予留党查看一年(实际上宣布为二年——— 作者注)的处分。今年四月,刘鼎同志对所受处分问题提出申 诉,要求中央给予复查平反。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我们进 行了复查。
经查,建国初期,我国的兵器工业十分薄弱,处于基本停 产状态,百废待举。当时中央指示:“军工后勤部的生产部门, 立即要计划准备……把战时工业、战时经济,转变为平时工 业、平时经济。”
一九五O 年末突然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中 央要求立即重新组织兵工生产。兵工战线的领导干部和广大 职工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克服困难,积极投入战时生产, 日夜奋战,除生产出大量枪炮、弹药外,还研制生产出了火箭 弹、无座力炮等反坦克新型武器,供应了前线。在整个抗美援 朝战争中,国内武器生产基本上适应了战争的需要,为取得抗 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是有贡献的。
刘鼎同志主 持兵工工作是积极努力的,也是有成绩的。当时供应的武器 中确也出现过某些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兵工生产领导体制 尚不统一,技术力量薄弱,生产工艺落后,检验标准不一致,以 及运输、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发现武器质量问题,当即采 取了有力措施,予以解决了。
刘鼎同志主管兵工生产,对生产中出现这些问题,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但处分决定中说他 “对抗美援朝不负责任”、“在执行兵工建设方针中,表现有严 重的消极思想,妨害了兵工建设”等等,是不妥当的。
根据上述情况,一九五三年给予刘鼎同志的处分不够妥 当。为此,决定撤消一九五三年四月六日中纪委《关于刘鼎同 志所犯错误的处分决定》;建议撤消一九五三年四月十六日政 务院《关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刘鼎所犯错误的通报》。恢 复刘鼎同志行政工资七级。
《关于撤消刘鼎同志一九五三年所受处分的决定》经中共中央 批准后于同年6月2日发出通知,就在这一天,由中央组织部顾问 郑伯克同志代表中纪委和中组部到北京医院病床前向他宣布的, 消除了压在他心头30多年的一个包袱,使他安然离世。
在他病重 住院期间,习仲勋、李鹏、姚依林、萧克、黄华、吕正操等同志和国际 友人路易 ·艾黎曾经到医院看望。1986年7月25日,刘鼎在北京 医院病逝,终年84岁。
1986年9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刘鼎举行了隆重 的告别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习仲勋、杨尚昆、姚依林、薄 一波、宋任穷等前往参加。刘鼎的生前友好共800余人参加了告 别,是他的殊荣,也是对他的怀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