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鼎在1943年至1944年初的“抢救失足者”运动中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经组织审查,他的历史是清楚的,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等中央领导都认为他没事。但康生之流却玩弄权术,从此内 定了对刘鼎在使用上不成文的“规定”———“不能重用,不能担任正职。”
刘鼎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失望;恰恰相反,他总是凭着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执着地为革命、为中国共产党、为军工 建设而努力工作。
1953年,他又受到留党察看、撤职降级的不妥 当“处分”。但他仍泰然自若地以一个普通工程师的身份,埋头苦 干、深入基层,帮助基层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作出贡献。他虚怀若谷,超脱不凡,革命第一,能上能下,能官 能民,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党性原则。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鼎再次深受冲击,备遭磨难,1943年“抢救”运动中的老账又被翻了出来。他被林彪、江 青、康生之流诬陷为“大叛徒”、“大特务”,受到造反派的纠斗与抄 家,天天“审问”,栽赃诬陷。
1968年3月的一天,在造反派开揪斗 大会之后被带走,不知去向。当时在场的三机部军管会主任向到 会的群众宣布:根据周总理的批示,对刘鼎进行拘捕。
“文革”期 间,有人多次要求批斗刘鼎,都被军管会加以拒绝,并说批斗刘鼎 要报总理批准。还有人说,这是总理向国防工办军管会主任粟裕 下达的指示。
可见周总理当时的良苦用心:一方面不得不支持所 谓的群众运动,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干部。在拘捕关押长达七年的 时间里,竟无一次受到“审问”和批斗。如果没有周总理的批示,造 反派无休止的揪斗下去,刘鼎的性命恐怕早已结束了。但关进秦城监狱七年之久,无疑身心遭到严重摧残。
刘鼎虽身陷囹圄,但并未磨灭他坚强的革命意志;相反地他仍 念念不忘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他日思夜想,考虑自己几十年 来从事人民兵工的经验,需要加以总结整理。
监狱中没有写作条件,没有纸和笔,他只好利用各种纸片,包括草纸、香烟盒纸、牙粉 和饼干包装纸等;没有刀削铅笔,就用牙齿啃;没有任何参考书籍 和资料,他硬是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陆续写出了近二十万字的技术 总结和建议。这些手稿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有些技术 总结或建议,至今仍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其中,有对枪、炮、弹、药 生产的历史经验总结;有各种武器再设计的建议;有迫击炮、火箭 炮设计原理图和方案论证;有完整丰富的电解加工工艺学的精辟 论述;有对硬质物(钨、钛、硼、钻石等)的开发与应用的建议;有轧 辊磨床、卧式无底座冲床和无砧座电锤的设计方案;有旧机床改造 和应用的论述;甚至还有中国古典手工艺、珠算和算盘的专题研究 等等。这些手稿字字句句都显示出刘鼎在技术上的高深造诣,渗 透着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手稿中竟无 一字一句涉及到个人的遭遇和是非荣辱,充分体现出他胸怀博大, 忍辱负重,对祖国、对人民忠贞不渝的高尚情操。
“文革”初期,刘鼎和易辉的四个孩子(文米、文雨、文山、文石) 正在上高中或初中,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1968年秋,文米、文 雨和文山到黑龙江插队落户,文石因患肝炎在家“休养”待业了七 八年,他们都成为被耽误的一代青年。

刘鼎被关进监狱初期,不准看报,也不准探视。后来虽逐渐 “改进”,可以看报,每月可以探视。1971年“9 · 13”事件后,许多被 关的老干部陆续“解放”出来,而刘鼎依然被关着。
1974年,邓小 平复出后,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大力进行整顿,取得了很大的 成效。刘鼎的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爸爸忠诚为革命,出生入死,为 党、为国家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为什么还长期被关在监狱?他们想 不通,于是联名给毛泽东写信,信中写道“毛主席曾说过‘对刘鼎是 信任的,西安事变,刘鼎是有功的’。现在特别希望毛主席过问刘鼎的问题,希望爸爸能早日获释出狱。”
他们把呈送毛泽东的信直 接送到中南海,信封上写着“毛主席亲阅”字样。毛泽东在信上批 示:确有此事,放他出来。有了这个批示,刘鼎终于在1975年2月 走出秦城监狱,从1968年3月到1975年2月被关在监狱近七年之 久。
刘鼎虽然获释出狱,但“文革”仍在进行,“左”的思想仍在泛 滥。
1975年8月,三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对刘鼎的历史问题作出 “结论”:认为刘鼎“1931年自首叛变”,“1935年投敌叛变”。这一 结论完全不顾事实,颠倒黑白,就是在1943年所谓“抢救失足者” 运动中,也没有给刘鼎做过这样的“结论”。
更令人气愤的是,该报 告的处理意见是:“考虑到刘鼎在西安事变对党有贡献,可不以叛 徒论处,保留党籍,适当安置。”在这样错误的结论之下,刘鼎虽然 获释出狱,但仍然戴着叛徒的帽子,无事可干,全家人挤在两间旧 屋里。
刘鼎胸怀广阔,信仰坚定,忍辱负重,相信这一错误结论终 究要被事实推翻的。出狱后,经常有老同志、老朋友、老部下来看 望他,他只字不谈在监狱中的任何情况,而是把话题引到国防工业 这些年来的新技术和新发展上面,这表明,不论在何时何地,他最 关心的还是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