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开国少将、原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言辞恳切地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他识字不多,信中写的都是大白话,说:鸡有鸡窝,狗有狗窝,我革命十几年,至今没有窝。

龙书金的意思很简单,想要一个能遮风挡雨的住所。很难想象一位大军区司令,连个住处都没有,穷困潦倒。为了维持生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外出摆地摊贴补家用。

其实在1971年后,龙书金的处境就不好,他被免去职务,一度靠边站,被闲置多年。那么龙书金究竟经历了什么?组织又是如何回复的呢?

龙书金是湖南茶陵人,离毛主席的家乡湘潭有170公里的距离,是毛主席的湖南老乡。

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建立起的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就是茶陵,也点燃了茶陵革命的星星之火。少年时期学过一些拳脚的龙书金深受革命浪潮影响,参加了红军。

话说回来,那时候龙书金只有十几岁,对革命缺乏深刻认识。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当初参加红军,是因为打土豪分田地得了好处,感激红军。

参加红军之初,龙书金差点当了逃兵。他思念老家的父母,因为认不得路阴差阳错跑到了吉安。时任军需处长的赵尔陆发现了他,把他叫过来,让他挑着一担大洋行军。任务结束后,赵尔陆送给他一块大洋。

这是龙书金第一次摸大洋,激动坏了,心想当红军还有这种好处,就跟着红军干了。不过龙书金是穷苦人家出身,舍不得花这块大洋。直到长征期间,他在鲁班场战斗中负伤,不幸掉队了。为了尽快恢复体力,他从老乡那里买来一只公鸡,才把一块大洋花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书金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是在1935年8月红军过甘南的时候。那段时间毛主席忧心忡忡,中央红军前途未卜,红四方面军又在张国焘的指示下南下了,中国革命迎来至暗时刻。

一次,毛主席到前线视察,正好看到时任红一军团连长的龙书金在抢修渡桥。毛主席和龙书金打招呼,这才知道这个25岁的连长是他的小老乡。

毛主席见到龙书金,觉得格外亲切。主席若有所思,牵着他的手说:“小老乡,人家和我们分手了,你知道吗?”

龙书金一头雾水,不知道毛主席话中含意。主席想了想,又说:“没事,他们会回来的。”

毛主席的话应验了,不久后四方面军北上,一年后完成大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书金是毛主席的老乡,也是林总的心腹爱将。

抗战全面爆发后,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一场伏击战,大获全胜。身为4连连长的龙书金枪法了得,在望远镜里看见两个自大的日本军官走出掩体,立马放了两枪,两个日军军官应声倒地,日军阵地乱作一团。

龙书金立即率部冲下山去,击毙了十多个日军。此战过后,4连被授予“英雄四连”荣誉称号。

115师挺进山东后,龙书金又在冀鲁边战场经历了磨砺。1939年,一次战斗中,团长龙书金不幸负伤,子弹打穿了左臂肱骨。若想保住胳膊必须接受手术,可医院没有麻药,龙书金忍不忍得了。

龙书金不以为然,说:“当年关公刮骨疗伤,革命战士还不如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龙书金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子弹虽然取出来了,可他的左臂比右臂短了五分之一,落下了终身残疾。

1941年,17团在夹河突围战中遭遇失利,警卫员护着龙书金逃出,来到一个地主家的院子里。地主家管事的是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她没有因为日军追击而退缩,将龙书金藏在自己地窖里。日军走后,老太太还蒸了白面馒头招待龙书金。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遗憾的是建国后龙书金寻找恩人,得知恩人被批判,不知去向了。

抗战胜利后,龙书金率部出关,奋战在东北大地上,带出了号称“攻坚王牌”的第17师。林总至少有三次在进攻不利时,派出了17师这个杀手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战四平时,李天佑10万大军进攻陈明仁的3万国军。可陈明仁也是久经沙场的将军,采用“刺猬战术”,让李天佑下不了口。

眼看战况僵持不下,林总调来最善于爆破攻坚的17师。龙书金没有辜负林总的信任,不到小时便将敌人工事炸成一片焦土。龙书金率17师急进,攻占敌核心据点“大红楼”,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信也被俘虏。

此战东野虽然失利,但17师打得精彩,几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当然17师也付出较大代价,减员4000多人。

林总看重龙书金,看重17师,把军区9个警卫团的1连调了过来,给17师补充兵力。要知道这些连队番号第一,战斗力也最强,可见林总对龙书金的重视。

接下来的辽沈战役,攻打锦州的时候,17师是预备队。部队迟迟打不开突破口,林总又把17师派了上去,一举攻下范汉杰指挥所,歼敌5000余人。

天津战役,刘亚楼又调17师猛攻,击溃了敌人整条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海南岛时,龙书金是43军副军长,也是第一个登岛的高级干部,荣获“先登”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龙书金志得意满,官阶一级一级升。他曾任43军军长、湖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作为毛主席的小老乡,龙书金虽然很少能和毛主席见面,但只要主席见到他,都会好好夸奖他一番。

1962年毛主席南下视察,龙书金前去汇报工作。毛主席夸他民兵搞得好,还过问了他的生活。

1968年中央开会,毛主席叫到龙书金的名字,对众人说:“龙书金很好,是我的小老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在黄上将的推荐下,龙书金上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是大军区,承担着保卫西北边疆的重任,而且当时中苏关系紧张,龙书金重任在肩。

龙书金离京赴任时,毛主席特意提醒他:“小心敌人从那边发起进攻。”

然而龙书金还是误判形势,第一次犯下大错。1969年3月,珍宝岛发生冲突,苏军吃了亏,必然会展开疯狂的报复。可龙书金不以为然,认为东北发生的事情,影响不到西北。

结果在8月,提列克提冲突就爆发了。苏军提前设伏,伏击了新疆军区一支边防队,造成重大损失。

龙书金身为军区司令,应该承担边防守备不利的责任。不过考虑到原因复杂,中央对龙书金网开一面,只作出严厉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书金虽然犯了错误,好歹职务还在。可1971年他再次犯错,就没人帮得了他了。

1971年,那架飞机在蒙古出事后,为了降低影响,中央没有向全国发出通报。周总理给龙书金打电话,嘱咐他:“你看好军区,这件事知道就行了,不要通知其他干部。”

龙书金欣然领命,可外界完全不知情,惹出事来。过国庆的时候,新疆官媒不知内情,转载了一篇歌颂林总的文章,显然不合时宜。

龙书金觉得很冤,他不认识几个字,很少看报纸,也没有过问报社的工作。结果报社把文章发出去了,龙书金知道也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次不可弥补的错误,龙书金被撤职,闲居了起来。他的问题没有结论,自然无法享受任何待遇,造成的结果是他居无定所,穷困潦倒,妻子不得不摆摊谋生。

后来,龙书金实在难,只好给中央写信求助,希望能安排一套住房。1983年,他的问题终于清楚了,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被送到广州养老,也有了住房。

1986年,龙书金回了一趟老家茶陵东首村。当年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有上百人,活下来的屈指可数。龙书金很惭愧,走的时候留下2000元,捐给家乡盖学校。

2003年,龙书金走完了传奇又坎坷的一生,在广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