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名人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璀璨明珠,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潜力。深入研究地方名人文化,不仅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开辟发展新路径。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汇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地方名人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丰富的精神内涵
地方名人文化是地方名人在成长、奋斗历程中所展现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等的总和。例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成为激励后人积极进取、担当奉献的精神动力;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跋涉山水、遍尝百草,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体现了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深深植根于地方文化土壤,是地方文化的灵魂所在,对塑造地方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有着深远影响。
(二)显著的品牌价值
地方名人作为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提及孔子,人们就会想到山东曲阜,孔子文化已成为曲阜乃至山东的文化名片;说起苏轼,眉山便与之紧密相连,苏轼文化让眉山声名远扬。这种品牌价值能够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特色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强大的凝聚力
地方名人文化能够唤起地方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地方的凝聚力。当人们了解到家乡历史上的名人及其成就时,会油然而生自豪感,进而更加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例如,在一些名人故里,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名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形成了共同守护家乡文化遗产、推动家乡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地方名人文化还能吸引在外游子回乡投资创业、参与家乡建设,促进人才和资金的回流。
三、地方名人文化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联
(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地方名人文化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名人故居、纪念馆、出生地等历史遗迹,以及与名人相关的传说、故事、诗词等文化元素,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如绍兴鲁迅故里,每年接待游客数量众多,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等景点,感受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举办与名人相关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李白诗歌节、杜甫文化节等,进一步提升旅游吸引力,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
(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地方名人文化可以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以名人命名的特色农产品,如“东坡肉”“文君酒”等,借助名人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价格也相对较高。一些地方还将名人文化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开发出具有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如以名人书画为蓝本制作的剪纸、刺绣等,既传承了地方传统手工艺,又增加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此外,地方名人的创业精神和商业智慧也能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借鉴,激发地方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特色产业升级。
(三)助力招商引资与人才培养
良好的地方名人文化氛围能够提升地方的投资环境和人才吸引力。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不仅会考虑经济因素,还会关注地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地方名人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能够让投资者感受到地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潜力,增加投资信心。同时,地方名人的榜样力量和文化吸引力也能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就业创业。例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凭借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研究地方名人文化赋能地方经济建设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与整理地方名人文化资源
1. 开展全面普查:组织专业团队,对地方名人进行全面普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名人。收集整理他们的生平事迹、著作、言论、成就等资料,建立详细的地方名人数据库。例如,镇平县于2023年对本地名人、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涵盖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经济学、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加强地方志研究:地方志是记载地方历史、地理、风俗等情况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大量关于地方名人的信息。深入研究地方志,挖掘其中尚未被充分发现的名人文化资源,丰富地方名人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地方志,发现一些历史上的地方名人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地方名人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展示。建立地方名人文化数字博物馆、虚拟纪念馆等,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地方名人文化,同时也能为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例如,一些地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场景,增强旅游体验。
(二)创新地方名人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1. 打造多元传播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地方名人文化。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专题节目、短视频等,讲述地方名人故事,展示名人文化魅力。例如,央视制作的《百家讲坛》栏目,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传播了许多历史名人的思想和文化,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镇平融媒的《镇是很好》《玉你同行》《云看镇平》等都深受观众喜爱。
2.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举办地方名人文化研讨会、学术论坛、文化展览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参与,加强地方名人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南阳市每年举办的国际月季节、国际玉雕节、仲景文化节、回家乡建家乡恳谈会等都有效的传播了南阳文化、风景、风情等。
3. 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以地方名人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并制定科学的品牌营销策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参加国内外文化产业展会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杭州以苏东坡文化为品牌,举办东坡文化节,推出东坡肉、东坡饼等特色美食,开发东坡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使苏东坡文化成为杭州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南阳市以张仲景为中药品牌,开发出了不少“仲景牌”中医药系列产品。另外,南阳还有许多名人牌可打,如诸葛亮、张衡、范蠡、刘秀、百里奚、召信臣、杜诗、申伯等。
(三)推动地方名人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1. 文化旅游融合:结合地方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名人主题景区、文化小镇、历史街区等,将名人故居、纪念馆、文化遗址等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南阳市以诸葛亮、张仲景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卧龙文化园、仲景文化园,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汉文化(三国文化)的魅力。同时,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以地方名人文化为素材,开发动漫、游戏、影视、音乐、文学等文化创意产品。例如,以汉文化(刘秀文化、三国文化、仲景文化等)为灵感创作的动漫作品,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此外,还可以开发名人文化主题的文具、玩具、服饰等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
3. 特色农业与制造业融合:将地方名人文化与特色农业、制造业相结合,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品牌。例如,我们南阳把张仲景与艾草种植结合起来,把张衡与科技产品结合起来,把范蠡与商务活动结合起来,把诸葛亮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把召信臣与农业项目结合起来,把百里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能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都能起到名人带产品、带项目的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
1.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地方名人文化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例如,一些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置了地方名人文化研究方向,为地方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
2. 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地方名人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例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与地方名人文化相关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投资建设名人文化主题景区、文化创意企业等给予税收优惠;提供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地方名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结论
地方名人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相连。通过深入挖掘与整理地方名人文化资源、创新传播与推广方式、推动与产业深度融合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等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地方名人文化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赋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应高度重视地方名人文化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共进、相得益彰,让地方名人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地方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贾小豆
审核:杨旸 校对:王远 编辑:李树娴
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zpwlk@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