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媒:芯片产业开始彻底两极分化了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过去几十年里,半导体产业以其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全球化的供应链,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技术竞争的加剧,这一曾经被视为“全球化灯塔”的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美国单方面发起的芯片战,全球芯片产业开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一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行业内部的生态格局,也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化的黄昏与自由贸易的困境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近期关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已死”的言论,无疑是对当前半导体产业困境的深刻反思。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成长历程几乎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兴起同步。然而,随着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和技术领先的考量,对半导体产业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尤其是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的限制措施,台积电等依赖全球市场的企业被迫在夹缝中求生存。

美方的这些举措,不仅限制了台积电等企业的市场准入,更打破了原本基于市场需求的全球供应链平衡。以台积电为例,失去华为这一大客户后,其客户结构开始偏向美国企业,这不仅增加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也使得台积电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受到更多外部因素的制约。这种客户结构的失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加剧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芯片战的升级与全球供应链的断裂

美方持续加码的芯片限制措施,不仅限于直接的出口管制,还包括对先进制造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封锁,以及对使用美国技术或设备的全球企业的间接限制。这些措施不仅限制了中国大陆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发展,也迫使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开始重新评估和调整布局。

随着全球供应链逐渐分为以美国为中心和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趋势被逆转。这种分化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如重复建设生产线、研发成本上升),还加剧了供应链的风险(如供应链中断、冲突导致的供应不确定性)。对于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自立自强与全球产业的新格局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在各种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大陆企业加速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在成熟制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步向先进制程迈进。这一过程中,中国大陆不仅加强了对本土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还通过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半导体生态系统。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对外部封锁的直接回应,也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调整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全球芯片产业的两极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速构建“芯片联盟”,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和市场排斥来维护其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及其合作伙伴则致力于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国际化发展,力求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媒视角:全球芯片产业的两极分化

面对全球芯片产业的深刻变革,外媒纷纷发出警示,认为“全球芯片产业开始两极分化了”。这一判断不仅基于当前的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更反映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化与自立自强之间艰难抉择的现实。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全球芯片产业的两极分化趋势可能会更加显著,而如何在保持开放合作的同时,确保国家安全和技术自主可控,将成为各国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总之,全球芯片产业的分化之路,是全球化与自立自强博弈的缩影。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推动产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