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嵯峨天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嵯峨天皇(786-842)是恒武天皇的儿子,平城天皇的弟弟。其809年即位天皇,在位15年,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嵯峨天皇在积极推动日本文化发展的同时,日本书法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正是由于他运用政治手段的推动,日本第一次书法高潮在平安初期得以形成。在书法上嵯峨天皇不仅是以为积极的倡导者,而且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正是因为他在书法上有着极深的造诣,才会被日本书法史尊为著名的书法“平安三笔”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嵯峨天皇书录初唐诗人李峤(644-712)的五言律诗。从卷首的目录来看,可知书写十二项,共计一百二十首诗。此卷收录“乾象”和“坤仪”二项,计二十首。“乾象”分为:日、月、星、风、云、烟、露、雾、雨、雪;“坤仪”包括山、石、原、野、田、道、海、江、河、洛。其书险劲典雅,运笔优游自在,线条富有抑扬缓急之变化,欧阳询书风的凌厉的气势跃然于纸上。这是否就是恒贞亲王(825-884)所评价的那种“劲筋乏肉”的美?

对于嵯峨书法,历史上早有定评。《日本记略》天长三年(826)三月十五日条能看到如下记述:“奉为柏原天皇。于西寺限七个日。说法华经。……其经太上天皇(嵯峨天皇)手迹也。紫震金字。玉轴绣帙。一有体有势。珠连星列。烂然满目。观人称曰。真圣。钟繇逸少犹未足”云云。记述的是嵯哦天皇为供养其父桓武天皇而书写的紫纸金字的《法华经》。此经被奉为无上神品,溢美之辞难于言表。空海在《遍照发挥性灵集》卷六中记:“鸾凤翔碧落而含象。龙螭游苍海以孕义。张王掷笔。钟蔡怀耻……”对天皇的赞誉更是难以复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海和尚,在日本的影响可说非常大。 空海,亦名遍照金刚,公元804年随遣唐使入唐学法,拜在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得惠果法师倾囊相授。 空海于806年十月回国,在大唐学习二年多,回国时携回大量的佛教经典,对此后的日本佛教产生重大影响。 据传,空海法师发明了日本字母平假名,片假名则是在平假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空海的书法在日本享有极高声誉,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共称平安三笔。 空海的《风信帖》仿佛得王羲之笔法神髓,颇具晋唐风韵。 而他的这篇《心经》,风格却很不同,不知是不是碑刻的原因,看起来好像如今的日本楷书好多似这样风格的。

空海《风信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橘逸势

桔逸势 丨(たちばなの はやなり,782年-842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书法家,804年他和空海一起渡唐,向中国书法家学习。其书法与空海、嵯峨天皇合称“三笔”。

橘逸势出身名门,其祖父为橘奈良麻吕,其父橘入居。橘逸势在家中排行第三。

804年(延历23年),与最澄、空海一同担任遣唐使至中国留学。在中国期间,除了学习汉语,也学习了古琴与书法。806年(大同元年),回国。

840年(承和7年),任但马权守。

842年(承和9年),嵯峨天皇死后二日,发生承和之变,皇太子恒贞亲王被指控有谋反企图,由仁明天皇下诏废皇太子。橘逸势被视为恒贞亲王的人马,被流放到伊豆。在流放途中,橘逸势在远江板筑(今滨松市)病死。

间一般认为橘逸势是无辜被牵连进政变,并因此而死,死后成为怨灵。863年(贞観5年)5月20日,宫庭在神泉苑举行御灵会,以安抚他的灵魂。现今在京都,八所御灵的祭祀中,也包括了橘逸势。

橘逸势学习柳公权的书法风格。著名的作品有《伊都内亲王愿文》。

橘逸势

《伊都内亲王愿文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桔逸势 丨(たちばなの はやなり,782年-842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书法家,804年他和空海一起渡唐,向中国书法家学习。其书法与空海、嵯峨天皇合称“三笔”。 橘逸势出身名门,其祖父为橘奈良麻吕,其父橘入居。橘逸势在家中排行第三。 804年(延历23年),与最澄、空海一同担任遣唐使至中国留学。在中国期间,除了学习汉语,也学习了古琴与书法。806年(大同元年),回国。 840年(承和7年),任但马权守。 842年(承和9年),嵯峨天皇死后二日,发生承和之变,皇太子恒贞亲王被指控有谋反企图,由仁明天皇下诏废皇太子。橘逸势被视为恒贞亲王的人马,被流放到伊豆。在流放途中,橘逸势在远江板筑(今滨松市)病死。 间一般认为橘逸势是无辜被牵连进政变,并因此而死,死后成为怨灵。863年(贞観5年)5月20日,宫庭在神泉苑举行御灵会,以安抚他的灵魂。现今在京都,八所御灵的祭祀中,也包括了橘逸势。 橘逸势学习柳公权的书法风格。著名的作品有《伊都内亲王愿文》。

4

小野道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野道风(894~966)太宰大贰葛弦之子,祖父为平安初期著名学者、汉诗人小野篁(802—852)。根据《古事记》和《新撰姓氏录》、《小野氏图》、《图系纂要》等书籍记载,得知小野道风是推古天皇十五年(607)派遣的遣隋使小野妹子的后裔。延喜二十年(920)因善书法而被选人藏人所,历任少内记、内藏权助、右卫门佐、木工头至内藏权头,叙正四位下之职。日本书道史上,继平安初期活跃于书坛的三笔——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之后,时隔百年小野道风又隆重登场了。据《天德三年八月十六日对诗行事略记》载:“木工头小野道风者,能书之绝妙也。羲之再生。”可以说,小野道风是以专业书道家的身份了此一生的,其书风风靡一世,走红醍醐、村上、朱雀三朝。小野道风的书风正是在强调国风化的热浪中产生的。他作为“三迹”杰出的代表,其书风标志着“和样”书法的确立。他接受王羲之书法字体中坚实的构筑美,以求格调高古;运用蜿蜒丰润的笔致,重笔和淡墨的参差变化,以增强节奏韵律的跳跃,形成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书风。

小野道风 临王羲之手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野道风 屏风士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藤原佐理

藤原佐理(ふじわら の すけまさ/さり),天庆7年(944年)—长德4年7月25日(998年8月24日)。是平安时期的书法家,(身份是)公卿。(他是)太政大臣藤原实赖的孙子,左近卫少将藤原敦敏的儿子。

藤原佐理(944—998)与小野道风和藤原行成一起并称为“三迹”。小野道风开创的和样书风,又被佐理继承、发扬光大,使草书的线条更加洗练柔润且富有弹性,颇似假名那样连绵游丝的笔法穿梭其间,显得格外生动且变化莫测。

藤原佐理《恩命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藤原佐理《离洛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藤原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藤原行成(天禄3年(972年) - 万寿4年12月4日(1028年1月3日))是平安时代中期的朝臣。一条帝时代四纳言之一。右少将藤原义孝的儿子,藤原伊尹之孙。官居正二位・权大纳言。

藤原行成《白居易诗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后世称之为“权迹”,与小野道风的“野迹”、藤原佐理的“佐迹”合成书道“三迹”。藤原行成继承了小野道风与王羲之的风格,创立日本风格的书法,是日本书法之集大成者。其书法温雅、干练,代表作有《白乐天诗卷》《消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藤原行成,是当时的右近卫少将义孝之子,曾祖是摄政藤原伊尹(摄政太政大臣)。遗憾的是在行成出生那年的年底,伊尹便遁入他界,而在行成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义孝也因病辞逝,时年不过二十一岁。行成只能靠外曾祖父源保光抚养。浪迹一生,可谓坎坷。最后于万寿四年(1027)病逝,享年5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成的书法活动,可根据他的日记《权记》来进行考察。长保三年(1001)七月,二十九岁的行成为内里殿舍诸门挥毫题字,是关于他书法活动的最初记录。此外他还题额新建的紫宸殿、承明门、仙华门、世尊寺、净妙寺、美福门及法性寺的南门、北野宫的大学寮、龙华树院(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不胜枚举。此外,还写了大量的佛事供养愿文、屏风色纸等,尤为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