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三峡学院的一场采购招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台在网购平台售价不到300元的普联设备,竟在该校的招标中以85万元的中标价出现,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实在令人咋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酵后,5月11日,重庆三峡学院在官网回应,称拟中标供应商响应的产品实际是普通的千兆有线路由器,与学校要求的网络防火墙技术标准严重不符,已终止采购。然而,这一事件绝不是简单的终止采购就能画上句号,背后诸多细节亟待厘清,更需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首先,令人费解的是,在整个招标过程中,专业的评审专家和采购相关人员为何没有发现这一明显的问题?从产品性质来看,路由器和防火墙功能大相径庭,技术参数也有显著区别。在正常情况下,评审环节应当对投标产品的各项参数、功能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其符合招标要求。可此次事件中,竟让一个普通路由器冒充防火墙通过层层审核,实在难以用“工作疏忽”来简单解释。这里面是否存在某些人业务能力严重不足,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审核把关形同虚设?又或者,是否存在人为的故意,有人明知产品不符合要求,却因为某些利益关系而大开绿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关于中标供应商的资质和背景也疑点重重。据了解,中标企业丰都县洪正商贸有限公司参保人数为零,注册地与实际办公地不符,甚至被质疑是“空壳公司”。这样一家公司,是如何通过资质审查,参与到高校采购项目中来,并且最终成功中标的?采购方在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时,有没有认真核实其真实情况,还是说整个审查过程只是走个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筛选合格供应商的作用?如果是后者,那么相关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就难辞其咎。

还有,此次事件中,采购方是否遭遇了诈骗,也是需要深入调查的重点。供应商以普通路由器冒充高价防火墙参与投标,这种行为是否是有预谋的诈骗行为?若属实,供应商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采购方也应反思自身在防范诈骗方面的漏洞和不足。另外,利益输送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75万元和299元之间的巨大价差,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存在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在采购过程中,是否有内部人员与供应商勾结,为谋取私利而损害学校和国家利益,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深入调查,一查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重庆三峡学院虽然已经终止了此次采购,但公众的质疑声并未就此平息。纪检监察部门应当主动介入,展开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将事件背后的真相公之于众。无论是采购过程中的疏忽失职,还是可能存在的诈骗、利益输送等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让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给全校师生、给社会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也才能避免类似荒唐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