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夜未眠:当“强硬对手”碰杯时,世界该读懂中国定力

凌晨三点,当北京城还在熟睡,日内瓦的夜空下却亮着两盏灯——中美经贸代表团的会议室,以及我床头那台手机屏幕。新华社五句话的通稿跳出来时,我差点打翻水杯。不是因为内容有多惊悚,恰恰相反,五个关键词像五颗定心丸,让这个5月的深夜透出暖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入交流”“坦诚”“建设性”“实质性进展”“重要共识”,这些外交辞令堆砌的词汇,此刻却读出了刀光剑影后的惺惺相惜。美方财长贝森特那句“富有成效的谈判”与CNN爆料的“中国代表非常强硬”形成奇妙互文,像两位武林高手过招后互道“承让”,反倒让旁观者嗅到了暗流涌动的博弈艺术。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会谈的“超长待机”。原以为一日谈,却足足熬了两天。这让我想起去年在维也纳的核谈判,中方代表团曾创下“连轴转36小时”的纪录。看来在日内瓦,这种“用时间换空间”的战术再次上演。当美方代表格里尔感慨“中国团队非常勤勉”时,我仿佛看见谈判桌那头,中国代表正用红笔在文件上勾画,杯中的茶水续了又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明确牵头人、细化下一步磋商——这些看似程式化的安排,实则是给全球经济吃下“定心丸”。要知道,就在三个月前,美国还在挥舞着“关税大棒”满世界讹诈,如今却不得不坐回谈判桌前。这种转变,不是美国突然良心发现,而是中国用实力书写的剧本:当你的供应链卡着我的脖子,我的稀土却掐着你的命脉;当你的港口堆满滞销大豆,我的跨境电商正在攻占你本土市场。

但真正让我拍案的,是美方发布会上的微妙措辞。贝森特说“明天将提供细节”,却对具体条款讳莫如深。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像极了特朗普时期惯用的“模糊策略”。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被动接招的谈判者。商务部发言人那句“美方必须取消单边关税”的潜台词,分明是在说:“要谈,就拿出诚意;要演,请另寻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我突然想起17年前的5月12日。那天地动山摇,但我们用十年重建了家园;今天,当全球经济在寒冬中颤抖,中国却用定力撑起了暖意。日内瓦的灯光或许会熄灭,但谈判桌上留下的,应该是两个大国对规则的敬畏,对历史的担当。毕竟,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早该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