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重启南美"两洋铁路"项目,这条横跨巴西和秘鲁的铁路将彻底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削弱美国通过巴拿马运河施加的影响力。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重塑了全球物流版图,更标志着中国南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两洋铁路"计划连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港口与秘鲁钱凯港,贯通大西洋与太平洋,全长约5000公里。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南美洲第一条横跨两大洋的陆路通道,彻底改变该地区的物流格局。据初步估算,从巴西到亚洲的货物运输时间将缩短至少10天,运输成本降低2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凯港资料图

钱凯港已于2024年11月投入运营,作为中国在秘鲁的关键投资,该港口年吞吐量可达150万标准箱,大幅缩短了拉丁美洲与亚洲之间的海运时间和成本。港口运营首月,就处理了超过5万吨货物,其中60%以上是发往中国的矿产和农产品。中国代表团近期访问巴西,与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等地的代表深入探讨了巴西的铁路、公路和水路条件,为项目推进注入新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将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包括使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这与南美国家普遍采用的窄轨铁路形成鲜明对比,意味着未来南美铁路系统将逐步向中国标准靠拢。目前,"两洋铁路"正处于技术和财务评估阶段,但其潜在影响已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巴拿马运河长期被美国视为国际贸易的"王牌",但"两洋铁路"的出现可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数据显示,巴拿马运河每年处理约6%的全球贸易量,其中美中贸易占比超过30%。过去十年间,运河通行费上涨了45%,给各国企业带来沉重负担。2023年,因干旱导致运河水位下降,每日通航量减少40%,造成全球供应链严重延误。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公开表示:"与美国的合作往往附带政治条件,而中国投资更具吸引力,风险更低。"这一表态反映了南美国家的普遍心态。根据美洲开发银行数据,2020-2024年间,中国在南美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800亿美元,是美国同期投资的3倍。

对中国而言,"两洋铁路"具有多重战略价值。经济上,该项目将使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成本降低15%,铁矿砂运输效率提升30%。目前中国80%的铁矿石进口依赖海运,其中60%经过马六甲海峡,存在明显的供应链风险。"两洋铁路"建成后,中国将获得更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洋铁路资料图

从战略角度看,这条铁路将显著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过去五年,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额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远超该地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增速。秘鲁外贸协会主席指出:"钱凯港和两洋铁路将使我们与亚洲的贸易量在未来五年内翻一番。"

对南美国家而言,该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更为直接。巴西农业部长预测,铁路建成后,该国农产品出口量将增加25%,创造超过50万个就业岗位。秘鲁能源矿业部估计,该国铜矿出口运输成本将下降18%,每年可节省3.5亿美元物流费用。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周边国家也已表示有意接入该铁路网络。

尽管前景广阔,但"两洋铁路"仍面临诸多挑战。项目需要穿越安第斯山脉,最高海拔超过4000米,工程难度极大。环保组织也对铁路可能对亚马逊雨林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中国工程师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修建50公里长的隧道群和采用特殊高原铁路技术,这些方案正在接受国际专家评估。

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正试图通过"美洲经济增长倡议"对抗中国影响力,承诺在未来五年向拉美投资200亿美元。但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投资往往附带苛刻的政治条件,且实际到位资金不足承诺的30%。相比之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注重互利共赢,因此在南美更受欢迎。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2023年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下降72%,而巴西大豆出口量增长135%。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23年巴西铁矿石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45%,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豆资料图

"两洋铁路"的重启,标志着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增速已超过传统南北贸易,这种趋势将持续强化。该铁路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运输5000万吨货物,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相当于巴拿马运河年货运量的15%。

随着"两洋铁路"从蓝图变为现实,巴拿马运河的垄断地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特朗普的贸易策略,或许会成为这一历史性转变的意外推手。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所说:"当美国忙着筑墙时,中国正在修路,这就是21世纪的地缘政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