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句耳熟能详的诗。本意不是赞美,可当有些人用这句话来表达对那“一将功成”的向往时,我总会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总会去想:那没有姓名、枯掉的“万骨”,可曾有选择的机会。
一将,永远有一个。而万骨,才是普罗大众的写照啊。这怎么能用来赞美呢?它可能是一种无奈,但同时也属于一种悲哀。
中午空着的时间,看平日常看的一位博主转发的新闻:两名连襟外卖骑手,姐夫、妹夫先后猝死,去世前3天每日工作超11个小时。于是他说:这真的好倒霉,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太累了。

或许,是两种情形的结合体。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不断降低人类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越来越差的机能将再也无法支撑生命的延续。于是他们倒下了。
在高压与贫困的交叉点,人活得像一块电池,用光为止。
平等人与平等人最能相交,虽说感同身受是种极为不现实的情绪,但是,此刻很多正在为生存拼命的普通人,多少会感到一丝悲凉。
可我还想说另一点,这真的只是外卖平台的问题吗?
思考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思考另一个问题:强制要求所有外卖员每天只能在线接单8个小时,甚至更少,6个小时,你觉得他们是会感谢你呢,还是咒骂你?
我们同情他们,但另一个现实问题不可避免:身体健康是延续生命的一种途径,而经济收入,是另一种。
没钱也会死,不是吗?他们不是选择了透支生命,而是根本没有选择。

早前的时候,我专门写了篇稿子吐槽某外卖平台,后来一位老师给我看了份数据。相比情绪,数字和百分比,更具备思考的意义。
那位老师问了我一句话:你觉得如果这些外卖平台倒了,有没有哪家公司能重新容纳近千万名工作人员?如果没有,那么等待着这些人的将是什么?
那一刻我意识到,有些让普通人痛苦的问题,几乎无解。至少,人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至少,问题根本不像表面上大家看到的那么简单。
你以为高强度的工作让骑手痛苦,悲哀的却是连“高强度”都成了他们的依赖。
还是上文那句话,让所有外卖员每天在线接单时间强制缩减到6个小时,你觉得他们会感谢你吗?
我可以肯定的说,不会!绝对不会!
这是最令人无奈且痛苦的画面,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有人甚至要感谢这枷锁能让他苟活。如同踩着钉子的木偶,一边在舞台上卖力表演,一边必须庆幸:幸好还有钉子可踩。

当然,外卖平台提供了岗位是一方面,这并不能代表他们的行径和手段就毫无问题。报道里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节假日周末不允许请假,请假就罚款或取消200元全勤奖。”
骑手这行,不是固定工资,而是多劳多得,是靠着血汗和辛苦来换钱。但是,即便是这种钱,有些人都下得去狠手,压榨出一点汁水来。在有些人眼里,你的体温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能带来的产值。
“妹夫是先猝死的,姐夫为此请了两天假,全勤奖已经没了。如果再请假,还要扣钱。”
百姓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可对没什么人性的人而言,后半句才是至理名言:不刮穷鬼的钱你收谁的呀?

前两天稿子里提到的消息不正是另一种说明吗?城管通过摊贩,威胁其他摊贩,每个月上交一条“芙蓉王”牌的香烟,然后再把香烟拿到店里去换钱。
这年头,骑个小车每天凌晨在外面摆摊、挣扎求生的那些人,已经赚不到太多钱了。
可那又如何,并不影响同样挣不到什么钱的城管,从他们身上再压榨一笔。通报里说,那名城管被处理了。但通报里没说的是,这根本不是一个城管的问题,这是一种存在了很久的现象。
今天你处理了这个被曝光出来的城管,而那暗处,手段更狠,要得更多的城管绝非少数,那又要怎么办。
一些本身便不敢言明的问题,撞上另一些没人性的问题,于是大家也看到了,问题巨大化。
骑手猝死之类的事情,和城管吃拿卡要的问题一样,早已不是一次两次。去年累到躺在电瓶车上一睡不醒的新闻,至今仍历历在目;而那个让渔具店老板给自己拿5000块再去买条烟的城管,更是典型中的典型。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真正的难堪之处在哪里,其实这些都是不敢说的。
而说都不敢说的问题,自然属于无解。
只有当某一天,所有的不堪入目和底层人的生存难题被光明正大的放到桌子上了。变化,或许才能算作刚刚开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