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刚谈妥,经历失败的特朗普急需一场胜利的贸易战来为自己找回场子,看了一圈,最后将目标定在与美国貌合神离的欧盟,而且一出手就精准打击对方的医疗系统。

然而欧盟刚刚见证了中美关系的缓和,也明白这是中国选择硬刚到底的结果,那么,欧盟会因为特朗普的威胁妥协吗?特朗普这次的算盘,估计又打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药价谁动了谁的奶酪

欧洲的药品定价,说白了,就是在让老百姓用得上药和让药厂有钱赚、愿意继续搞研发之间找平衡点,而美国那些大型药企,利润率高达四成多,远把国际同行甩在身后,这“替美国吃亏”的调调,怎么听都觉得有点跑偏。

所以这番关于药价的吵吵嚷嚷,与其说是为了什么贸易公平,不如说是抡起了保护主义的大棒,想给自家强势的医药产业再多搂点市场好处,为了让这次针对欧盟的行动能够成功,美国贸易施压的“组合拳”,紧跟着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对欧洲的汽车、钢铁、铝材,早早亮出了25%的高关税,这还没完,又给一堆欧盟商品加了码,额外的20%“对等关税”说来就来,尤其汽车产业是挨打的重灾区,美方火气冲天地指责欧盟每年往美国塞千万辆级别的汽车。

特朗普嘴里的1300万辆,一个听起来就掺了水分、可能把欧盟出口和美国市场总盘子搞混的数字,反过来对美国车和农产品却不怎么感冒,白宫直接让贸易代表办公室搞起了“敲竹杠式”调查,放出狠话:欧盟再不识相,欧洲车进美国的大门,随时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套极限施压,欧盟也不是软柿子,布鲁塞尔早就撂下话,谈崩了?那就等着,950亿欧元的美国货,报复性关税伺候,而且除了明面上的关税叫板,产业间的暗流也没停过。

就拿农业来说,大西洋两岸都看得极重,法国农民对美国廉价农产品冲击自家饭碗的担忧,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本身就是一道看不见的贸易壁垒。

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风暴,正把二战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从根基上摇晃,有观察家不客气地说,欧美这对老伙计的蜜月期,怕是走到头了,欧洲是时候把命运攥自己手里,别再指望美国老大哥一直罩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尖锐的批评直指美国现在的搞法带着“敌意”,跟贸易勒索没啥两样,毕竟几十年来,美国在欧洲的军事脚印,确实提供了安全感,但也像根绳子,总被认为是限制了欧洲国家在军事、经济乃至政治上真正当家作主的因素。

现在经济上再这么一折腾,这种结构性的别扭劲儿就更明显了,欧盟委员会主席那样的高层,对那些不带实质性解决方案的会谈提议,都表现得挺有保留,显然是不想轻易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的自主意识正在觉醒

欧盟内部各国想法也不完全一样,挺复杂的,德国主张大家得抱团,一个声音说话;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则更倾向于嚷嚷着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多给自己争取点活动空间。

欧洲央行研究都说了,美国关税把欧洲进口货价格推高了3%到5%,欧洲人开始有意识地躲着美国牌子,美国人自己为了挺波音、苹果这些国货,花的冤枉钱着实不少。

哪怕欧洲这些年硬着头皮,高价买了不少美国能源(天然气、石油)和武器,尽了“盟友义务”,似乎也没换来华盛顿的好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政府为啥偏偏挑这个节骨眼,尤其是在中美贸易关系刚有点缓和的时候,突然调转枪口对准欧盟?

这里头弯弯绕绕可不少,一方面,可能是想转移国内视线,毕竟经济政策带来的通胀压力、制造业岗位流失这些事儿,也挺头疼,树个外部“敌人”好团结队伍。

另一方面,这也算是特朗普政府一贯的谈判手法:先给你压上泰山,逼你在特定问题上松口,毕竟中国这块硬骨头啃过了,韧性十足,回头收拾一下“被保护”多年的欧洲盟友,反倒像条更容易走通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人说,特朗普这棋路可能有点乱,先跟实力最强的中国硬刚,没捞到全部好处,才想起找盟友下手,这么一来,反倒把自己的底牌给亮了,没能营造出那种势不可挡的压迫感。

更深一层琢磨,他真正的战略目标,恐怕还是想通过关税这些手段,把一部分原本放在欧洲、日本、韩国这些盟友国家的高附加值制造业,比如高端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什么的,给“请”回美国本土。

目的是为了服务他那套“让制造业再次伟大”的宏大叙事,这种把商人那套“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逻辑搬到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做法,说到底,还是老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数中的机遇

在这场美欧贸易口水仗的棋盘上,中国的角色和潜在影响,谁也无法忽视,之前,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里表现出的强硬和最终达成的阶段性协议,让一些人觉得,这给全世界树了个榜样,证明了有时候“拳头”比妥协管用。

现在美欧掐起来,客观上可能给中国腾出些战略空间,毕竟欧盟一直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之前中美掰手腕时,它更多是“坐山观虎斗”,现在美国持续施压,没准儿就得逼着它重新掂量掂量对华关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猜,要是美欧贸易战打得更凶,反而可能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催化剂,让欧洲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愿意“向东转”,跟中国走得更近,甚至,这还可能间接推动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多元化,比如多用用人民币、扩大货币互换什么的,慢慢削弱美元的老大地位。

当然,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眼下正经受着严峻考验,美欧矛盾一激化,肯定会撕裂现有的产业链布局,供应链的转移,已经在暗中进行。

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必须抓紧这个窗口期,赶紧优化升级自家的产业结构,好应对将来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大环境,同时,在稀土这类关键战略资源的出口上,也可能会更加小心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说到底,这场由美国主动挑起、针对自家传统盟友的贸易战,结局似乎从一开始就打满了问号,当“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口号,撞上全球化浪潮下盘根错节的经济现实,当极限施压遭遇欧盟亮出的集体意志,“手里攥着所有牌”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未来的戏怎么唱,就看美国能不能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维圈,重新回到基于规则的多边合作轨道上来,跟盟友们修复信任了,而欧洲,又能不能在这风浪里,真正抓住战略自主的机会,或许就在这一次次的碰撞与重塑中,悄悄加速了,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财联社2025-05-13《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特朗普转移炮火:欧盟对我们非常不公平!》
澎湃新闻2025-05-13《最高降九成!特朗普签署降药价行政令落地存疑,多家跨国药企股价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