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今天刷到一则新闻,说是山西大同大学的一个女学生,为了一包才12.99元的红枣,跟客服杠上了。原因啊,就是包装有点皱。不是红枣有问题,就是那个纸袋有褶子!你敢信?这姑娘还死活要求仅退款不退货,客服不同意,她就开始狂轰滥炸,骂人家整整一个小时。
我当了三十多年老师,见过各种学生,但这种行为着实让我有点儿瞠目结舌。**这哪是消费维权啊,分明就是想占便宜嘛!**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她还把这事儿拖到第六天才提出来,眼看着就要超过七天无理由退货期限了。这心思,怎么说呢,太“精明”了。
坦白讲,我对这个新闻的反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震惊——一个大学生,为了十来块钱,能骂人骂一小时?第二阶段是失望——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就这素质?第三阶段嘛,是担忧——咱们的教育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怎么连最基本的诚信和尊重都教不好?
你要说这是个别现象吧,确实如此。但你要说跟教育无关吧,我又不敢苟同。

作为老师,我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太注重分数和文凭,而忽视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有时候我看着班上那些成绩优异但情商感人的学生,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常跟他们说:“将来社会不会只看你会不会做题,更看你会不会做人。”但说实话,这话听起来像废话,因为我们的评价体系根本不给“会做人”打分。
回到这个事件,我不禁要问:**这位女大学生是怎么了?是真的不懂道理,还是明知故犯?**她是没人教过她尊重他人,还是被惯出了“公主病”?更深一层想,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反而在这种小事上表现得如此不堪?
这不光是个人素质问题,更是教育缺失的一个缩影。

更有意思的是,事情曝光后,**这位女生不是认错道歉,而是觉得自己被侵犯了隐私,还要客服给她道歉!**嘿,这心态,真是绝了。当初有多嚣张,如今就有多慌张。我常跟学生们讲,做错事最可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不敢正视错误的态度。
教育的根本,不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吗?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再高的学历又有什么用?
**所以啊,各位家长、老师们,别整天光盯着孩子的分数。**咱们得教会他们,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尊重,什么是诚信。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他们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至于这位女大学生,希望这次经历能让她有所反思和成长。大学不是终点,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功课。
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种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从来就不只是教书而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