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又炸锅了!

网传李想年薪6.39亿元,这数字一出来,直接把我给看懵了。啥概念?相当于卖1700多辆理想L9的钱全进了他一个人口袋。很夸张吧?

连李想自己都坐不住了,赶紧出来解释:他的基本年薪只有266.5万元,剩下那6.36亿是因为理想2023年交付了50万辆车、净利润80亿触发的股权激励。啧啧,一不小心就变亿万富翁了,真“不容易”啊!

这事儿一下子就上了热搜。

豪车我见多了,豪薪也见过不少,但这个数字还是让我直呼离谱。尤其是看看同行——何小鹏的年薪才170万,比亚迪王传福765万。理想卖了50万辆车,比亚迪卖了427万辆,王传福拿这点钱,李想凭啥拿那么多?

有人说了。

李想这是股权激励,不是现金。那又怎样?股权激励最终不还是可以变现?这钱不管是从前门进还是后门进,都是真金白银啊。想当年蔚来李斌还说自己一分钱工资不拿呢,但人家有的是股份分红。

造车这几年,我看过太多戏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一边高喊着“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一边把投资人的钱装进自己兜里。有人真正憋着一股劲儿,誓要做出好产品。两种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说实话,我对李想还是挺有好感的。

为啥?因为他是真懂产品。高中学历怎么了?人家做过汽车之家,熟悉用户需求,知道中国家庭想要什么样的车。这人有两把刷子,能让一家造车新势力实现盈利,这本事放行业里绝对是凤毛麟角。

但是...

6.39亿的年薪,占了公司净利润的8%,这就有点过分了吧?即便是股权激励,也显得太急切了。

前几天零跑汽车的朱江明也被传年薪800多万,结果人家火速出来辟谣,说自己只拿8万,仅够缴社保。从零跑创立至今,他拿的工资加起来不到2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反差,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当然了,每家车企情况不同。理想确实干得不错——不管车长得像冰箱也好,像彩电也罢,人家就是解决了用户痛点。**理想L系列卖得好,MPV市场一枝独秀,续航焦虑没有,空间够大,老婆孩子都喜欢。**产品卖得好,公司赚钱了,股东们愿意,咱外人说啥也没用。

不过话说回来。

_在用户眼里,李想的这个年薪包实在是太扎眼了,尤其是在这个新能源车价格战打得火热的时候。_如果这些钱用来降低车价,或者提升产品体验,对用户来说不是更好?

我采访过的一些理想车主,听到这消息后都直摇头,有人甚至说“早知道老板这么能捞,当初就该买比亚迪了”。

这也让我想起前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强调理想汽车营销费用只占0.6%,远低于行业平均。他还暗讽其他车企大量使用水军,“留言从来没输过,销量从来没赢过”。好家伙!这一波操作直接把汽车圈的营销潜规则给扒了个精光。

真正的好车不需要过度营销,用户口碑自然会形成传播力。从这点看,李想确实有独到之处。

但我还是要说。

自己发这么高年薪,再去强调公司运营有多精打细算,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一边说几万块的费用都要亲自审批,一边给自己发几个亿的激励,啊这...矛盾不?

不管怎样,李想的成功是实打实的。从互联网跨界到造车,能把理想做到今天这个体量,不是光靠运气就能做到的。他的产品思维确实独特,战略眼光也很准。

我就好奇一点。

当初理想创立时,投资方是怎么设计这股权激励方案的?交付50万辆就能拿6亿多,那交付100万辆呢?200万辆呢?按这比例,岂不是要把公司掏空?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这事?如果你是理想的股东,愿意给李想这么高的薪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