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5月12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取消对彼此商品加征的91%关税,从145%的高关税壁垒到如今的握手言和,全球市场都为之震动。

然而,贸易战的硝烟却并未完全散去,为了避免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中方在庆祝协议达成的同时,果断亮出“战略底牌”——稀土管控,精准锁定美国命脉。
那么,这场关税“休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较量呢?

关税取消的深层考量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税成为双方博弈的“重型武器”。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断加码,4月8日、9日对华商品加征145%关税,涵盖从科技产品到日常消费品的广泛领域。

这一激进举措直接推高美国国内物价,数据显示,美国物价短期上涨2.3%,中低收入家庭年支出增加超3400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迅速反击,于3月4日宣布对美农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州,迫使美国农民面临出口困境。

例如,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占比从30%骤降至22%,巴西趁机填补市场空缺。
然而,高关税的“双刃剑”效应很快显现,美国的盟友体系出现裂痕,欧盟明确拒绝加入对华关税同盟,而加州更率先对联邦关税政策发起司法挑战。

国内压力叠加国际孤立,迫使特朗普政府重新审视策略。
5月12日,中美达成协议,各自取消91%新增关税,美国废除145%高税率,保留10%基础税率;中国则暂停24%报复性关税,保留10%作为谈判筹码。

这一妥协看似双赢,但实则是双方在巨大压力下的理性选择。
但是,双方还均保留10%的“基础关税”作为缓冲区,并且这一设计就像贸易博弈中的“锚定点”,为未来谈判留足空间。

中方的“战略阀门”
如果说关税是我国贸易战的第一重保障,那么稀土管控就是我国的第二层保障。
5月12日协议签署当天,中国商务部联合10个部门及7个稀土主产区召开“战略矿产管控大会”,明确将稀土等关键矿产纳入战时管控体系。

这一举措直击美国军工与科技产业链的命脉,稀土作为高科技产品的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F-35战斗机、激光制导武器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领域。
美国虽拥有稀土矿藏,但重稀土分离技术严重依赖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自给。

4月4日,中国已因美方“解放日”关税加码而暂停稀土出口,引发美国科技与国防行业的供应链恐慌。
尽管协议达成后,中方暂停了稀土出口限制,但明确表示可随时重启,这一“硬反制+软缓冲”策略,既展现了中方的克制,又保留了强硬回击的能力。

稀土管控不仅是对美方的威慑,更是对全球稀土市场的重新布局,CSIS报告指出,若中国完全切断中重稀土出口,美国将无力填补缺口,军工生产可能陷入停滞。
此外,中方对美农产品的关税策略也体现出高度弹性,协议虽取消了大部分反制性关税,但对美125%的高关税保留了定向打击能力,重点针对美国农业州的核心出口产品。

这一安排既是对美方潜在违约的预防,也为中方在未来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稀土与农产品的双线反制,构成了中方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阀门”,让美方在政策摇摆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从稀土到农产品,中方的反制措施环环相扣,展现了战略上的深谋远虑,然而,协议的稳定性仍受制于美方的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
美方妥协的内外压力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看似强硬,实则内外交困,美国高关税直接推高美国国内物价,消费者成为最大受害者。

2018-2020年的贸易战已导致美国户均生活成本上升1.09%,而2025年的新关税进一步加剧这一负担。
中低收入家庭的3400美元额外支出,直接转化为选民的不满情绪,而且,盟友的“背离”让美国倍感孤立。

欧盟明确拒绝加入对华关税同盟,加拿大与墨西哥也因特朗普的25%关税而采取报复措施,导致美国汽车行业成本激增,部分车型价格上涨3000美元。
更重要的是,国内司法挑战削弱了特朗普的施压能力,4月16日,加州州长纽森联合州司法部长提起诉讼,质疑特朗普动用“紧急权力”加征关税的合法性。

这一诉讼虽尚未判决,但已在美国国内掀起波澜,可能进一步限制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的精准反制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针对美国农业州的关税重创了共和党票仓,而稀土出口限制则直接威胁美国军工与科技行业的命脉。
内外压力的叠加,迫使特朗普政府重返谈判桌,中方的策略之所以精准,在于其深刻洞察了美方的弱点,农业州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基础,稀土则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中方通过“点穴式”反制,不仅让美方感受到切肤之痛,还成功将压力传导至美国国内政治层面。
协议达成后,中方并未放松警惕,而是通过稀土管控与关税保留构筑了双重威慑屏障。

结语
中美取消91%关税的协议,是贸易战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然而,和平的果实来之不易,稳定的前景仍需呵护,中方以稀土管控为核心的反制预案,不仅是对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强硬回应,更是中国在全球博弈中展现的战略智慧。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谈话》2025年5月12日
新华社:《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2025年5月12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