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司接连退回两架波音飞机后,波音CEO凯利·奥特伯格在会议上大放狠话:再拒收,就停止为中国生产客机!
如今更有新消息传出,波音要求中国承担百亿违约金!遭“大客户”退货,不仅毫无悔意,反而威胁断供,甚至企图“敲诈”百亿巨款。
波音底气从何而来?

(波音CEO凯利·奥特伯格)
一、印度、马来西亚甘当“接盘侠”?
美国的嚣张气焰背后,离不开追随者的推波助澜,马来西亚和印度尤为卖力,自我国宣布“退货”,便闻风而动,表示愿意接手退回的737Max飞机。
MH370事故令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声誉受损,但东南亚旅游的强劲复苏,尤其是2024年高达2700万人次的国际旅客,让其迫切需要扩充运力,于是被中国退回的波音成了“香饽饽”。
印度航空更是急切,彭博社报道,自3月起,他们便积极接收原本交付至中国的波音库存机,并紧盯释放出的交付名额。目前已高调揽下15架被中国拒收的737MAX飞机,更表示愿意配合美国对华钢铁加征12%的关税。

但这场“接盘”游戏的代价极为高昂。由于产业链缺陷,印度每接收一架原定交付中国的飞机,需额外支付200万美元的改装费。
而马来西亚为了获得美国对其在东南亚地区立场的支持,不惜以大量订单为筹码,为美国加征的125%高额不合理关税买单。
备胎不断,波音未来局势看似一片大好。但问题来了:这些国家真得能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白吗?
二、波音深陷双重危机
此前,波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40%,如今这一优势已不复存在。尽管印度和马来西亚愿意接手部分订单,但仍无法扭转其颓势。真正的危机,早已在内部滋生。
近年来,波音事故频发:印尼和埃塞俄比亚航空两起空难,导致346人遇难,直接引发全球停飞;为抢占市场,仓促采用存在缺陷的MCAS系统并加以隐瞒,导致飞行员危机下无力应对;阿拉斯加航空一架737 MAX 9型客机发生舱门脱落事故,再次将波音推向风口浪尖。
一系列丑闻不仅重创波音声誉,更使其股价在半年内暴跌超60%,市值蒸发近1600亿美元。

与此相反,中国商飞C919却不断崛起。近年来,我国深知“核心技术应把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在关键领域大力推进自主研发。


中国技术的崛起势头迅猛,本土制造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导致海外品牌,特别是波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萎缩,几近陷入绝境。
但为中国制造欣喜的同时,我们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可能存在的危机。
三、中国C919困境在哪?
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正在加速量产。按计划到2025年每年能造75架,2027年产能提升到150架,欲要取代波音737系列。
不过业内人都知道,我国C919短板是不少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动力系统中有超过40%的关键组件来自美国。当与波音关系恶化、关税暴涨,意味着C919短期阵痛在所难免。
为突破“卡脖子”风险,中国正闷头自研国产CJ-1000A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性能指标将超越现有的进口产品,预计在2025年完成适航认证,并装配于C919客机。最近测试显示,它比现在用的发动机能省15%的燃油,飞得还更稳当。

当然,我国也没单靠自己硬拼,而是加强国际合作。例如和法国公司联手改进起落架,用日本的高端材料技术造飞机外壳,这样既保证质量,又能让零件来源更多样化,不怕被人突然断供。
更厉害的是,中国正在用C919这张牌改写游戏规则。现在已经有27个国家承认中国的飞机安全标准,建立独立于欧美的技术标指日可待,那样就真如网友所说:"等咱们自己能造大飞机,全球航空业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