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专家:台湾产业面临关税及汇率夹击 不乐观

针对近期台币升值的经济影响,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表示,台币汇率变动非单一因素,包括美国持续以高关税压迫下,台湾出口商避险心态、供需面波动,以及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交互作用下的综合结果。对台湾产业将是一大挑战,业者一方面要面对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又因为台币走强,利润被稀释,前景不乐观。

据中评网报道,台湾工具机产业今年前4个月累计出口值仅6.27亿美元,年减10.7%,业界分析,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因素,加上两岸关系不佳,大陆市场生变,近期又碰上台币升值问题,恐怕加速台湾工具机业今年关厂速度。

由于台币汇率较亚洲其他货币强势,4月底新几乎呈现“垂直式升值”,4月1日到5月8日收盘止,升值幅度达8.7%,远高于韩元的4.5%、日圆的2.5%与人民币的0.5%。导致以外销为主的台湾机械产业,无法及时避险致大幅压缩利润,经营挑战艰困。

李隆生表示,虽然美元兑台币回到30元上下,但从先前33元升到30元,对传统业者而言,损失已难以负担,未来若台美关税谈判没有共识,再度回到32%,势必直接侵蚀台湾传统产业利润,业者恐怕无法计须经营下去。

李隆生指出,据“中央银行”统计显示,2025年第一季新台币平均汇率为31.2元兑一美元,较去年同期升值约4.8%;以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估算,出口商的抛汇行为占整体成交量逾20%,足见此一集体动作对汇市供给端的压力不容小觑。若未来美国再度出手调高关税新台币短期内重回3字头以下,不是不可能。

此外,李隆生指出,在长期结构面,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正逐步酝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报告显示,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由2015年的62%降到55%,欧元与人民币则分别上升至20%与3.5%。虽然美元短期内仍无可替代性优势,但其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已开始松动,将对台币的中长期走势产生连动影响。

他说,台湾作为出口导向经济体,却因无法掌握美方谈判主动权而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自台美关税谈判启动以来,台湾政府因缺乏实质谈判筹码及针对美方立场持保守态度,迄今未能争取到任何关税减免,市场风险势必将因此持续累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