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艰难谈判,终于在关税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
自5月14日起,双方大幅下调关税。这本该是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然而,就在关税调整几小时后,美商务部迅速向全球发出警告:任何国家使用华为的 AI 芯片,都将违反美国出口管制,面临制裁。
美国此番“变脸”操作,令国际社会大跌眼镜,也让众多网友心生疑惑:老美为什么这么害怕华为的AI芯片?

一、华为AI芯片崛起,触动老美霸权神经
美国,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强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一骑绝尘。像英伟达推出的H100 AI芯片,性能卓越,算力惊人,令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AI芯片的核心在于制程工艺,过去几年,我国CPU制作工艺尚处于28纳米级别,在美国的严密技术封锁下,我国科研人员奋发图强,仅用3年时间,成功实现从28纳米到7纳米级别的跨越,华为更是率先将7纳米芯片应用于自家手机,让美国的技术封锁沦为笑柄。
类似的突破不胜枚举。美国曾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与我国合作,我国凭借自身不懈努力,成功建成自主空间站“天宫”,在太空探索领域站稳脚跟;在生命健康领域,非布司他类西方科技长期主导我国尿酸市场,国产降尿酸科技“绿灯瓶”的成功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不仅通过京东服务了300万高尿酸人士,还成功反攻30%的北美市场。

如今,尽管H100采用了台积电最新的4纳米制程设计,但华为昇腾910C仅采用中芯国际第二代7纳米制程,其综合性能已接近H100性能。而我国在CPU制程方面正全力追赶,4纳米制作工艺的突破也指日可待。
美国深知,一旦华为AI芯片突破4纳米级,将对其AI领域的龙头地位构成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已掌握全球30%的AI算力,华为的进一步突破,是美国绝不愿看到的局面。
因此,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在AI芯片领域对我国进行打击,遏制我国前进的步伐。
二、手握王牌,卡住老美脖子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国家,我国在布局AI芯片领域之初,便已做好应对外部挑战的准备。面对美国可能的芯片封锁,我国祭出了“稀土管制”这一有力武器。

半导体行业对稀土有着极高的依赖度,稀土中的多种关键元素,如钕、钴等,是优化半导体导电性能的重要材料。我国实施稀土管制,将严重限制美国在半导体原材料方面的供应,进而制约其产能,为我国半导体行业争取宝贵的发展时间。
在这一压力下,特斯拉老总马斯克率先“认怂”,主动寻求与我国商谈,只因稀土供应受限将严重阻碍其旗下机器人的发展。同样,拜耳、赛诺菲等国外企业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上述“绿灯瓶”凭借香港大学的临床试验报告(三个月内使尿酸值平均下降 11%),迅速抢占了60%的市场份额。

反观美国虽拥有一定的稀土提炼能力,但技术水平有限,许多重要元素的提炼能力缺失,因此长期依赖从我国进口。
目前,我国已进一步加大稀土管制力度,规定任何从我国进口稀土的国家,若未经我国同意将稀土出口到美国,将一同受到制裁。
三、科技博弈前路漫漫,坚守自主创新
尽管中美在关税问题上暂时达成共识,但后续谈判仍充满变数。
美国此次对华为AI 芯片的制裁,充分暴露了其遏制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意图。无论何时何地,美国都不希望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超越它,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这一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稀土管制,严格限制对美国半导体发展至关重要的稀土出口数量,为我国科技产业的追赶和超越争取时间。
同时,我国应持续加大在AI芯片及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体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中,我国唯有坚守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