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再也不想做人了,宁愿去做一只小鸟。”当这句满含心酸的话,从一位 63岁环卫工大姨口中说出时,整个网络都沉默了。
谁能想到,在这个动辄宣扬“平均工资过万”的时代,还有人辛苦一个月,只能拿到1400元的微薄薪水,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份工作全年无休,连大年初一都不能停歇。
5月14日,一段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画面里,一位面容沧桑的大姨坐在路边,就着简单饭菜,和博主唠起了家常。
一聊才知道,大姨已 63岁高龄,本应是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却为了生活,每天要在街头清扫八九个小时。当博主问到收入,大姨无奈叹气:“一个月1400块。” 这数字,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看客的心坎上。

想想看,如今社会,1400元能干啥?在大城市,可能连房租的零头都不够;在小县城,也仅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可大姨却要靠这点钱,支撑起自己的日常开销,甚至还想着给孙子孙女攒点学费。
她骄傲地说,自己已经存了2万,在她眼里,这是一笔了不起的积蓄。这一幕,像极了无数默默奉献的老一辈,他们吃苦耐劳,所求甚少,却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
大姨有儿有女,并非孤苦伶仃。可孩子们也在社会的浪潮里苦苦挣扎,自顾不暇。大姨体谅孩子,不愿成为他们的负担,便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这份舐犊情深,令人动容,却也让人心酸不已。

63岁,同龄人或许在公园悠闲散步,在老年大学学习新技能,大姨却要迎着清晨的寒风,清扫街道,忍受垃圾的恶臭。她付出如此多的汗水与艰辛,换来的报酬却如此微薄,这公平吗?
有人或许会站出来指责:“当初不努力读书,现在只能吃苦。”可现实真有这么简单吗?
大姨那一代人,成长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教育资源极度稀缺。他们忙着帮衬家里,填饱肚子,哪有机会像现在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再者,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环卫工同样为城市的整洁美丽贡献着力量,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他们的付出理应得到合理回报。
环卫工,堪称全社会最辛苦的职业之一。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清扫垃圾、疏通下水道,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

可因为从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议价能力弱,工资待遇便低得可怜。这几乎成了社会上一个“公开的秘密”,人人皆知,却又似乎人人都无能为力。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垃圾处理公司环卫工人平均月薪仅3800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大姨所在的地区,1400元的月薪甚至低于当地2210 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即便一些地方出台政策,要求环卫工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的130%,但基层单位常以“劳务外包”“临时工”等名义,规避责任,使得政策成了一纸空文。超龄劳动者因无法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被排除在社保体系之外,陷入 “越老越穷、越穷越干” 的恶性循环 。
再看看工作强度,环卫工日均工作时长普遍超过10小时,法定节假日加班也常拿不到三倍工资。长期户外作业,让超六成环卫工患上颈椎病、关节炎等职业病,可医疗保障的缺失,又让他们雪上加霜。
去年,某地区一位61岁环卫工因清理车窗抛物,不幸被撞身亡,却因未参保,无法享受工伤待遇。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背后折射出的,是环卫工群体权益保障的严重缺失。

如今,社会各界都在谈“共同富裕”,都在追求公平正义。可当一位63岁的环卫工大姨,为了1400元工资,过年都不能休息,哭诉“下辈子不想做人” 时,我们不得不反思:
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发展成果,是否真的惠及了每一个人?
大姨对退休金的质疑,道出了无数底层劳动者的心声:“他们说他们做贡献了,难道我们农民就没有做贡献吗?当初我们农民交公粮不是做贡献吗?”
是啊,每一位为社会付出劳动的人,都值得被尊重,都应享有公平的待遇。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环卫工带来的整洁环境,一边却对他们的困境视而不见。
希望大姨的这把辛酸泪,能化作改变的力量。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策落地,提高环卫工工资待遇,完善社保体系,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社会各界也应多些关爱,少些歧视,给予环卫工应有的尊重。
毕竟,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温暖的社会,不该让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寒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