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

以绘画为生的民间画师,

他的技艺不拘泥于某一个类别,

人物、山水、花鸟都游刃有余。

徐悲鸿评价他是

“继仇十洲(仇英)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悲鸿绘《任伯年油画肖像》

可惜的是,

他因巨大的订单量导致体力不支,

长期依靠吸食鸦片提神,

以致损伤元气,

56岁就病逝了。

他就是与吴昌硕、蒲华、虚谷

齐名为 “清末海派四杰”的

——任伯年

少年即以作画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林七贤

清末上海画坛,恰似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激荡的浪花,孕育出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艺术奇观——海派。在这片霓虹初现的十里洋场,任伯年以一支妙笔勾连传统与现代,在商贾云集的画肆中书写着文人画师的另类传奇。这位被徐悲鸿誉为"继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第一人"的艺术巨擘,用短暂五十六年的人生,在宣纸上泼洒出跨越时空的墨彩交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山丝竹图

羲之爱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羲之爱鹅图

一、笔墨通神:全才画师的破界之旅

任伯年的艺术世界,恰似江南园林的"移步换景"。他笔下的《酸寒尉像》,以没骨法写人物衣纹,以钉头鼠尾描勾面部须眉,将吴昌硕的憨厚与蒲华的疏狂熔铸一炉。转观《苏武牧羊图》,又见水墨晕染间,北国朔风裹挟着苏武的节旄,在枯笔飞白中凝结成永恒的民族气节。这种跨界能力,源于他对传统技法的解构与重组:将陈洪绶的变形美学融入花鸟画,让八大山人的简练笔触在山水画中重生。

在《群仙祝寿图》长卷中,任伯年更是展现出惊人的艺术掌控力。十二位神仙或驾云或骑鹿,衣带当风处见吴带当风遗韵,而面部刻画却暗含曾鲸的"墨骨"画法。这种"集大成而自出机杼"的造诣,恰如黄宾虹所言:"伯年之笔,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无滞无碍。"

仿名家画作反被收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尘三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鸟鸣春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祝三多图

二、市井丹青:艺术江湖的生存智慧

任伯年的画案,既是文人雅集的精神道场,亦是市井商业的生动舞台。他独创的"白描加彩"技法,正是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回应。在《钟馗捉鬼图》中,他以淡墨勾线,朱砂敷色,既保留传统白描的骨气,又满足市民阶层对色彩喜庆的偏好。这种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使其作品成为画店"月必数易"的抢手货。

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任伯年展现出惊人的创作效率。据载其日作三画,却仍能"笔无败笔,墨无滞墨"。这种"快手"绝非粗制滥造,而是建立在对笔墨程式精熟于胸的基础上。他常将常用题材分解为"部件",如不同角度的仕女手部造型、花鸟组合范式,作画时信手拈来,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藤鹧鸪图

仙桃颂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桃颂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伯年 人物图 辽宁省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伯年扇画

三、墨海浮沉:天才画师的悲情绝唱

当任伯年在《高邕之像》中以"写意"笔法塑造这位金石大家时,或许未曾想到自己也将面临相似的命运轨迹。随着画名日隆,订单如潮水般涌来,他不得不倚重鸦片刺激灵感。在《八仙过海》的创作现场,烟枪与画笔并置案头,成为那个畸形艺术生态的生动注脚。

这种自我透支的创作方式,在《三友图》中留下不祥预兆。松竹梅的遒劲枝干间,笔力渐显凝滞,本是象征高洁的墨梅,花瓣边缘竟渗出病态的枯笔。及至临终前所作《紫藤双鸡图》,藤蔓缠绕如心绪难解,雄鸡引颈似未尽之言,成为艺术家对生命最后的绝唱。

站在今天回望,任伯年的艺术人生恰似黄浦江上的摆渡船。他左手紧握传统笔墨的舵桨,右手扬起海派创新的船帆,在商业化浪潮中劈波斩浪。虽然过早沉没于时代洪流,但他留下的艺术遗产,却如外滩的万国建筑般,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持续诉说着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之痛。当我们在故宫博物院欣赏其《牡丹双猫图》时,那灵动跃动的笔触间,仍能触摸到一个天才画师在世俗枷锁中突围的体温,感受到传统艺术在现代性转型中的剧烈脉动。

润格最高的海派名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颐 人物肖像

30岁时,到上海之后的任伯年开始进入“海上画派”的文人画画家的圈子里,他通过“上法古人”与学习海上同人的文人笔墨,仿作与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传统文人画品格的花鸟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伦图

他的名字开始被广东商人熟知,粤商走南闯北,任伯年的名字也跟着在几个南方重镇渐红。境况稍好后,他就搬到城南,住在豫园三牌楼,心情不佳时就到旁边的春风得意楼品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任伯年 人物

当时的上海经济繁荣,一跃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渐渐也成为文化重镇。任渭长、任熏、赵之谦、胡公寿、虚谷等画家济济一堂,形成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大的画派——海上画派,而任伯年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颐 苏武牧羊

那时的他还不到40岁,就已跻身海派画家的行列,且颇具人气,成为当时海上画派画家中润格最高的,每尺约3元大洋,而二流、三流书画家的润格仅几角到1元。

靠抽鸦片提神作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馥小像》

名气带动销量,不少求画者常常堵在他家门口。尽管在上海已非常有名气,任伯年却和他的父亲一样低调,从不像其他文人那样做寿、修谱,或是请人作传,面对前来索画的客商也时常有些不知所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伯年 钟馗图之一

一次一位广东商人索画,正碰上任伯年外出归来,便干脆尾随他进屋,任伯年忙着上楼,急忙转过头说:内房止步,内房止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花鸳鸯》

自己不善交涉,可却有一位“贤内助”。任伯年家分为上下两层,楼上专供其绘画创作,妻子在楼下应付前来索画的客商。

任颐 梅花仕女图 辽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颐 梅花仕女图 辽宁博物馆藏

据说任伯年的妻子刻薄吝啬,常常接受大量的订单,任伯年有时候一天不得不画十几幅,甚至几十幅。巨大的工作量使他常常体力不支,只好靠抽鸦片提神,劳累时便躺下过过瘾,心满意足后常常才思泉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本设色,共8页,每页纵25.9厘米,横32.4厘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有一次,任伯年没有在约定的时间交画,画商在任抽鸦片时找上门来,气势汹汹要动手。只见任伯年站起身,顷刻间便成就了一幅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本设色,共12页,每页纵31.6厘米,横39.2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1896年,任伯年因绍兴资产丢失以及吸食鸦片损伤元气病逝,年仅56岁。

全能画家尤善写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伯年 钟馗图之三

任伯年可称得上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无一不通,但画得最多的还是人物肖像,这得益于父亲当年言传身教的写真术。他甚至说:“画必须从人物人手,且必须画人像,才见功力。”

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传神至极,得益于他对生活的捕捉和巧妙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伯年 钟馗图之四

巧画寿星头店主

一次绍兴有一个店老板,请了很多当地的画工为自己画像,每个人都画得惟妙惟肖,但店老板都十分不满意。后来他请到了任伯年,任看到他长得是寿星头,下巴很短,正面画会暴露他长相的很多缺点,便选择了老板算账时的一个侧面作画,有意把额头画低,下巴拉长,这样适当变形后,既不失神韵又比真人形象美,对方十分满意。

画鸡被鸡主人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吉图》 镜心

有一次,任伯年在一个小城镇的茶馆喝茶,忽然看到街上有一群鸡,羽毛长得好,神态又很生动,这可把他深深吸引住了。任伯年不但看得入神,连茶都忘了喝,而且设法要了一把米,不断向鸡群撒去,以便观看鸡群啄米的千姿百态。可是,正当任伯年看得津津有味时,鸡的主人发现他撒米喂鸡,怀疑他是偷鸡贼,也暗地观察,但等他一动手,就把他擒拿起来。后来弄清楚他只是喂而不偷,养鸡主人反而感谢他。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芭蕉狸猫图

画猫跌落邻家院

有一次,有位朋友求他画一张《狸猫图》。他画了几幅都不满意,始终不肯拿出来,弄得那位朋友莫名其妙。而他也不愿随便画一幅敷衍了事,为此感到焦躁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藤猫趣图

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万籁俱寂,任伯年端坐桌前,正在凝神构思。忽然,他听到邻居房顶上有猫叫声,他连忙站起,推开窗子想看个仔细,谁知响声把猫惊跑了,他不失时机地赶忙爬上房,还好,猫还在房顶上。他全神贯注地看着猫,只见猫躬腰拖尾,瞪着双警惕的眼睛扭头看人,又惊又怒的样子。任伯年越看越有意思,竟忘了还在房顶上,一不小心,跌落在邻居家院子里,幸好还未跌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值深夜,惊醒了邻人,起来一看,原来是任伯年。邻居还以为他是越墙偷盗的贼。当任伯年说明情况后,邻居为他这种精神所感动,并将他护送到家。回家以后,任伯年当即挥毫泼墨,画出了姿态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的《狸猫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伯年画猫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是画画儿还是写文章,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须正如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只有这样,画出来的画才能生动形象,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切动人!

任伯年作品集

花鸟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湖居士四十八岁小像 立轴 纸本 水墨 129cm×50cm 1867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馥三十九岁小像 立轴 纸本 设色 128.6cn×32.3cm 1868年 南京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佩秋夫人小像 立轴 纸本 设色 159.7cm×48.3cm 1868年 苏州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淞云像 立轴 纸本 设色 173.1cm×47.3cm 1869年 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邕之肖像 纸本 设色 立轴 130.9cm×48.5cm 1877年 上海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英五十六岁小像 纸本 设色 立轴 150.6cm×84.8cm 1877年 私人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酸寒尉像 纸本 设色 立轴 164.2cm×77.6cm 1888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书城像 纸本 设色 立轴 120.3cm×50.6cm 1884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蕉阴纳凉图 纸本 设色 立轴 129.5cm×58.9cm 1888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仿陈老莲人物图 纸本 设色 立轴 132cm×32cm 1885年 天一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天夜游图 纸本 设色 立轴 177.5cm×47.3cm 1886年 中国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娲炼石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118cm×66cm 188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馗捉鬼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136cm×66.2cm 1878年 天津博物馆 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仙祝寿图 十二条通景屏 纸本 设色 206.8cm×59.5cm×12 约1877~1878年 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仙祝寿图 十二条通景屏 局部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仙祝寿图 十二条通景屏 局部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河一望萧索 立轴 纸本 设色 132cm×31.5cm 1885年 南京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林牧马 立轴 纸本 设色 129.4cm×62.4cm 1888年 中国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中送炭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80.8cm×36.8cm 1883年 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江渔父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135cm×75.2cm 1878年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