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消息,彭博社记者提问,美国前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称,美方已向中方明确表示,若在芬太尼问题上不进行协调,中方必须付出代价,而且中国确实有能力阻止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流通。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刚才已经表明了中方在芬太尼关税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此前我们也多次表明,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美方无视中方善意,对中国无理加征芬太尼关税,这严重冲击中美在禁毒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严重损害中方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芬太尼(资料图)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合成阿片类药物,其药效是吗啡的50至100倍,极易导致过量死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美因药物过量死亡人数突破10万,其中芬太尼相关死亡占比超过70%。这一数字触目惊心,但问题的根源并非来自外部,而是美国自身的制度缺陷和社会顽疾。长期以来,美国药企大力推销止痛药,医生滥开处方,导致民众药物成瘾。

中方2023年发布的《美国国内毒品问题现状》报告指出,美国是全世界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吸毒人数约占全球的12%,是其人口占全球比例的3倍。马萨诸塞布兰迪斯大学阿片类药物政策研究医学主任安德鲁·克洛德尼在《美国医学会伦理学杂志》撰文称,过去数十年里,药物制造商散布的关于阿片类药物风险和益处的虚假声明,揭示了负责监管制药公司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玩忽职守这一事实。

《大西洋月刊》曾直言,美国应当在公共政策和执法方面进行深刻变革,而非将责任推给他国。相对而言,中国的禁毒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以白皮书形式详细阐述了芬太尼的管控措施,涉及严格的生产和经营监管,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伯恩斯在任期间曾力促两国在芬太尼领域的合作,但当特朗普政府的施压来临,合作也随之停滞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街头(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已经两次以芬太尼危机为借口对中国发难,一共对中国加征了20%的关税,当时中方就选择了坚决反制,两次都在第一时间对美国采取了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内,坚定维护了自身的正当权益。而且外交部特别强调,中方采取的这些反制措施目前仍旧有效。这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中方不接受美国将芬太尼危机甩锅给我们,更不接受以此为借口的任何针对中国的措施。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指出,当前中美在芬太尼议题上的对抗更多体现为关税层面的较量,但根源在于美方试图将本质上是美国国内的社会问题“外部化”,嫁祸中国。“芬太尼泛滥在美国社会内部积重难返,中方在源头管控上始终是负责任的、严格的。”李海东表示,美方对中国加征“芬太尼关税”本质上是借题施压,属于典型的强加责任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口码头(资料图)

这场围绕芬太尼关税的博弈,从本质上来说,可以说是国际秩序重塑期的缩影。美国固守冷战思维,试图用关税大棒维系霸权逻辑,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的根本规律 —— 零和博弈终将反噬自身。当美国农民因农产品滞销在社交媒体上哭诉,当零售商为关税成本焦头烂额,这种短视政策正逐渐显露出经济自残的本质。美国若执意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不仅会继续撕裂两国关系,更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向更深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