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法学》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订阅后续更新。“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319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综合)148家,非核心期刊54家,集刊105家,英文期刊12家。截止2025年4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107725位作者的325370篇文章,总期数20467期,总字数30.3亿,诚挚邀请您的期刊入驻“北大法宝”,扩大影响,增进传播,服务法治。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采购热线:010-82668266

《海峡法学》2025年第2期要目

【涉台法律问题研究】

1.我国台湾地区虞犯处遇制度改革的动因、经验与镜鉴

史振郭、蒋淇奥

【专题策划:数字法学研究】

2.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核心监管理念及启示

赵勇、王中英

3.我国人工智能的风险规制路径:以负面清单制度为中心

徐世泽、俞俊峰

【前沿法律问题研究】

4.冲之鸟无权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基于条约解释中的嗣后惯例的评价

赵向华

5.涉外法治体系下气候治理的制度建构

黄诗轩、沈伟

6.专利权评价报告在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的实践虚置及应对

陈骏

7.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因果证成与违法性限缩

马凯旋、邱峰

8.改革的法治保障:容错思想融入刑事司法的协同运用

林敦金

【涉台法律问题研究】

1.我国台湾地区虞犯处遇制度改革的动因、经验与镜鉴

作者:史振郭、蒋淇奥(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近年来,海峡两岸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态势,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虞犯处遇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挑战。台湾地区1997年“少事法”修正确立了以司法福利系统为核心的经典虞犯处遇模式。然而实践中福利行政机关的长期缺位导致了所谓的“跛脚司法福利系统”现象。2019年“少事法”修正以“行政先行”为修法理念重构了虞犯处遇制度,开启了新的开端,但也留下了隐患。此后两次修正并未能关注到虞犯处遇制度的结构性缺陷,罪错少年“漏接”现象日益严峻。未来应当吸取台湾地区虞犯处遇制度改革中的得失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犯罪学理论体系,为制度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偏差行为和曝险行为二分为前提,建立全过程、全链条的虞犯处遇福利制度,以法治手段保障海峡两岸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关键词:台湾地区;虞犯行为;罪错分级;少年司法

【专题策划:数字法学研究】

2.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核心监管理念及启示

作者:赵勇、王中英(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2024年8月1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为欧盟境内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部署和使用建立了全面的框架。该法案确立了基于风险分类的分级监管、重点关注透明度与可解释性、推出人工智能监管沙盒、拓宽责任主体和范围等核心监管理念,并进行了具体制度设计,旨在保障个人权利、社会民主法治和环境可持续性,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法案的核心监管理念及具体制度设计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监管法律制度具有重要启示。面对数据处理风险、责任归属模糊、市场垄断壁垒等方面的监管问题,我国应当坚持动态风险规制路径、建立全过程的内容筛选机制、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推出监管沙盒等创新措施,并构建精准分层问责制度,以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工智能监管体系。

关键词: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核心监管理念;基于风险的方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规制

3.我国人工智能的风险规制路径:以负面清单制度为中心

作者:徐世泽、俞俊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立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规则博弈的关键领域。欧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通过欧盟《人工智能法》,创设“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级规制路径,区分了三种形式的人工智能系统,构成欧盟人工智能立法的底层逻辑。此种风险规制路径存在风险标准界分不明和僵化适用的困境。鉴于此,我国《人工智能法》应坚守促进型立法的立场,以负面清单制度建构自主的人工智能规制框架,而不应简单效仿欧盟。具体来说,国家人工智能主管机关对负面清单内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实施许可管理,对负面清单外的产品服务实施备案管理,以负面清单制度为中心全面赋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负面清单;风险规制;促进型立法

【前沿法律问题研究】

4.冲之鸟无权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基于条约解释中的嗣后惯例的评价

作者:赵向华(日本京都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自1996年批准《海洋法公约》以来,日本一直基于该公约第 121条的分离解释,将冲之鸟满足该条第1款的岛屿条件作为其主张相关海域的法理基础。分离解释用难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否定《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的规范价值,其合法性受到学理研究和国际司法实践的有力挑战。近年来,日本以条约解释中的嗣后惯例理论为基础,援引与第121条第3款相悖的国家实践来挑战该款规范价值的意图明显提升。基于条约解释中的嗣后惯例的构成要件和功能进行评价,日本援引的国家实践均不能构成狭义的嗣后惯例,因此不得作为第121条第3款的作准解释资料。日本援引的部分国家实践可以构成广义的嗣后惯例,但由于其在第121条第3款的解释中缺乏适用可能性,因此不会影响根据条约解释通则得出的该款的通常含义,更不可能为冲之鸟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提供新的法理依据。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冲之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嗣后惯例

5.涉外法治体系下气候治理的制度建构

作者:黄诗轩、沈伟(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内容提要: 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全球合作与各国法治体系完善协同推进。在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下,涉外法治体系至关重要,它体现了国内治理与国际规则的互动。当前,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面临国际法与国内法衔接不畅、气候法律碎片化及地方立法差异等问题, 同时受国家利益与气候安全影响,法治建设复杂性加剧。为应对挑战,我国需完善气候治理立法,将国际规则融入国内法律,提高“双碳”法律规范层级,健全跨部门协调与司法保障机制,并推动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气候合作。优化涉外法治体系不仅为 “双碳” 目标提供法治保障,也将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制度竞争力,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关键词:气候治理;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

6.专利权评价报告在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的实践虚置及应对

作者:陈骏(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内容提要:我国《专利法》及司法解释设立了专利权评价报告提交机制, 旨在辅助专利侵权诉讼的审理。但原告选择性提交的做法导致该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审法院对拒不提交者裁定驳回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则认为不影响审理判断,导致司法裁判差异。2023年11月1日起,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件二审归地方高院管辖。为统一裁判尺度、降低冲突,建议调整立法或司法解释,构建强制原告提交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删除“或判令原告承担可能的不利后果”表述,以明确审判指引,确保司法资源用于专利保护与创新激励,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专利权评价报告;实用新型专利;专利侵权

7.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因果证成与违法性限缩

作者:马凯旋、邱峰(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

内容提要:在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中,法律以推定的方式将侵权人所得等价为权利人损失。如果侵权人所得不会影响权利人的正当利益,则该部分收益不能认定为违法所得。侵权数额的认定与知识产品的生产成本、权利人的经营能力、侵权过程中的损耗成正相关。具有刑事违法性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要求侵权人的赔偿能力较低以及对侵权人定罪的概率较低,赔偿能力和定罪概率可以进一步通过涉案知识产品对侵权数额的贡献率、侵权人自有投入的性质及比例两个指标来衡量。

关键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民刑衔接;因果关系

8.改革的法治保障:容错思想融入刑事司法的协同运用

作者:林敦金(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

内容提要:容错思想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激发党员干部履责干事活力,为改革持续提供法治保障的职责使命。改革行至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可容错思想分别于党纪、国法领域的制度化进程却存有较大差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法律层面对容错思想的贯彻暂有缺失,致使建立健全容错机制的目标始终以较为迟缓的速度推进。伴随着更为科学全面的纪法关系认知形成,“纪法衔接、纪法贯通”等崭新法治元素涌现,为容错机制的体系化建构带来了良好契机。此时,深度剖析容错机制法律化本质是善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改革的生动实践、腐败治理体系 协调的必然要求等,对在法律层面有效贯彻容错思想大有裨益。针对目前统一性法律容错规范暂付阙如的现状,可将法律解释规则、多部门参与的听证程序等作为容错思想融会贯通运用到刑事司法中的稳妥路径,以在司法实践中更为精准把握容错思想的实质内涵,为党员干部履责改革提供更为健全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 容错思想;纪法贯通;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刑事司法

《海峡法学》创刊于1999年,由福建江夏学院主管、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院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5—1304/D,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8557,双月刊(自2024年),单月20日出刊,开设有涉台法律问题研究、专题策划、前沿法律问题研究等栏目。

责任编辑 | 王睿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韩爽‍‍‍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