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近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彭博社记者提问,美国前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称,美方已向中方明确表示,若在芬太尼问题上不进行协调,中方必须付出代价,而且中国确实有能力阻止前体化学品的流通。林剑表示,我刚才已经表明中方在芬太尼关税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此前我们也多次表明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美方无视中方善意,对中国无理加征芬太尼关税,这严重冲击中美在禁毒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严重损害中方利益。

伯恩斯(资料图)
细读伯恩斯的这段话,不难发现有两层含义。1.中国有能力阻止芬太尼前体的流通,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并最终导致芬太尼流向了美国。2.中国必须和美国合作打击芬太尼问题,否则将为此付出代价,20%的“特定关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彭博社指出,尽管伯恩斯已不在美国政府任职,但他的这番言论反映出芬太尼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的重要议题。从这次的经贸谈判结果来看,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追溯起源,美国的芬太尼危机和阿片类药物泛滥紧密相关。根据前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助理部长、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高京柱介绍,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滥觞于上世纪90年代,奥施康定等阿片类药物经过普渡制药的大力推广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流入市场,引发第一波与使用合法处方阿片类药物相关的死亡浪潮。后来情况证明,普渡制药为了让奥施康定得到批准,在报告中对该药物的成瘾性进行了不实描述,谎称其成瘾性低于其他阿片类药物。

特朗普(资料图)
去年9月,一个名为“传统基金会”的美国智库发表了一篇关于芬太尼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美国的芬太尼问题“直接源自于中国”,而墨西哥的贩毒集团则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方在芬太尼问题上的认知完全是错误的,芬太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其自身监管系统存在的漏洞,处方审核不严,一部分药企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宣传时淡化了芬太尼的危害性,这些都是芬太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美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把锅甩给中国,显然是在推卸责任。
将芬太尼问题都归咎于中国,只是美国混淆视听一种做法,同时也是为有理由对中国进行打压制裁,作为全球禁毒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这方面的措施一向都是很严厉的,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只有13种芬太尼物质受到监管,但在此后中方一直在增加芬太尼物质的监管数量,在2018年更是将2种芬太尼前体列入管制,在2019年更是将全部芬太尼物质整类列管,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等禁毒执法部门也承认从这时候起就没有查获过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物质。

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围绕芬太尼关税的博弈,从本质上来说,可以说是国际秩序重塑期的缩影。美国固守冷战思维,试图用关税大棒维系霸权逻辑,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的根本规律 —— 零和博弈终将反噬自身。当美国农民因农产品滞销在社交媒体上哭诉,当零售商为关税成本焦头烂额,这种短视政策正逐渐显露出经济自残的本质。美国若执意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不仅会继续撕裂两国关系,更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向更深的不确定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