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后台咨询择校择专的26考研人多了起来,很多同学对于院校专业的选择仍有一些疑惑,尤其是学校“好考不好考”、“难不难考”、“××这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等问题。

考研是一件“选择大于努力“的事情,选择一个适合的院校会让效果事半功倍!考研的竞争这么激烈,谁都不希望自己是陪跑的那一个,那么对于26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学会评估自己目标院校的专业难度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这几个数据你都看全了吗?

01学校是不是自主划线

考研院校中,大多数学校的复试线都跟国家线走,但是也有34所院校是自主划线。这些学校复试的总分线和单科线一般都比国家线高,线越高,上线当然越难。

*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

02学校规定的专业课书目数量

02学校规定的专业课书目数量

根据经验来看,相对好考的学校专业课参考书目一般都比较少,易于复习和找重点。而那些难考的学校,专业课书目大都比较多,知识点多,重点不好找,会加大上岸难度。同时,历年都有更换参考书的院校,部分院校甚至临近靠前一两个月才发布公告,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紧盯院校研究生官网。

03报考专业计划招生人数

03报考专业计划招生人数

一定要提前看一下每个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一般来说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选择计划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

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同时,很多院校虽然招生人数不少,但是存在歧视、报录比过高、倾向名校生等风险,这些都要纳入考量的范畴。

04历年报考人数

04历年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可以看出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再估计一下自身的实力,从而选择是否报考这所学校。

根据往年院校数据来看,热门高校报考人数存在下降趋势,可以参考近几年的数据,根据涨幅预测一个大概。不过部分高校并不公布报名数据,可以向专业老师寻求帮助。

05实际录取人数

05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能够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06报录比

06报录比

报录比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

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近几年考研竞争不断加大,所以小伙伴们需要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各种信息,全力备战。

07复试比例

07复试比例

复试比例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有的热门学校比例为1:1.5,就是在复试的时候可能15个人都已经通过了学校的基本要求,但是学校还是要从这15个人中选出10个人来。一些名校的复试比例可能会更高,所以同学们在报名的时候也要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竞争力。

08推免人数

08推免人数

推免人数一般在招生计划人数的表里会写到,对于相对普通一点的学校是没什么用的,因为推免到这的同学人家也不能来,宁愿通过考试考一所更好的学校。但是名校就不一样了,一般好的院校,推免生的数量可能会占到计划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甚至达到70-80%。所以同学们在报名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推免生的数量,如果过多,报名可就要谨慎了。

09复试分数线

09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一般都是该学校划的该专业的最低分数线,但是一般的学校会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院线:学校的多个学院可能会开设同一个专业,但是每个学院对这个专业的分数线是不一样的。

校线:学校对这个专业划的最低分数线,过了这个线可以保证能来复试,但是去哪个学院复试就得看院线了,如果报考的专业只在一个学院则没有这种情况。

10考研的最终成绩计算公式

10考研的最终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

11内外环境分析

11内外环境分析

考研不仅考验你的学习能力,还要考验你内外环境的分析能力。外部环境分析就是一定要提前了解院校各方面信息,在前期做好评估工作,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内部环境分析就是指一定要合理评估自己的实力,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考研,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须把自己和目标都调整为最理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稳稳上岸!

非全日制考生需兼顾工作通勤成本,选择本省或者临近省份交通便利地区为宜。

西安科技大学MBA移动课堂这些年在广东已形成以东莞基地为轴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实践基地,并逐步覆盖粤北、粤西、粤东更多城市地区,使课程内容与授课形式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与发展,以实际案例与企业走访,进行更加实战化的学习,以培养更多复合型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基地已成功签约多所专硕专业较强的省重点高校进驻,联合培养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教育管理(Ed.M)、工程管理(MEM)、会计(MPAcc)等在职研究生理论教学与实践交流,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除东莞(基地总部)外,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汕头、江门、茂名、肇庆、湛江、梅州、汕尾、河源、清远、韶关、揭阳、阳江、潮州、云浮,均设有分部考研报名点,详情欢迎咨询基地老师。

联系电话 | 0769 -88031189

联系地址 | 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继续教育学院5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