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兼职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日益成为大学生及年轻职场人士的优选。然而,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诈骗行为也随之而来,不法分子利用虚假平台和夸大的回报承诺,对寻求兼职机会的年轻人进行欺诈,这不仅威胁到他们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电商兼职的现状,揭示诈骗手段,并提供预防策略,以确保年轻群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保护自身权益。

近日,有两起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一:电商交易银行卡陷阱

林某,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家庭贫困,生活拮据。寒假期间,她希望通过兼职工作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在众多的兼职信息中,一个承诺日入3000至20000元的电商兼职广告吸引了她的注意。这个广告背后,是一个自称需要借用银行卡进行电商交易核销的网友。出于对经济收入的迫切需求,林某在没有充分了解对方背景的情况下,轻信了对方的承诺,并同意了这一请求。

在双方见面后,对方利用林某的手机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转账操作。林某本以为这是一次简单的帮助,却不知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不久,她的银行卡因异常交易被冻结,她也因此被警方传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由AI生成

案例二:虚假电商客服的高薪诱惑

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面对日益增长的学费和生活费压力,他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兼职工作。在网上浏览时,一则招聘电商客服的广告吸引了他的注意,广告承诺的薪资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小李心动了,他联系了广告发布者,被告知需要缴纳一定的“培训费”以获得工作资格。在对方的热情说服下,小李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这笔费用。

不久后,小李被告知需要完成一些“任务”以验证其工作能力,这些任务实际上是要求他用自己的账号帮助诈骗团伙进行虚假交易。小李在完成任务后,发现自己的账号被冻结,且无法联系到之前的联系人。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不仅损失了金钱,还可能因为参与虚假交易而面临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由AI生成

01

案例一(电商交易银行卡陷阱)

林某在没有充分了解对方背景的情况下,轻信了对方的承诺,并同意借用银行卡进行电商交易核销,结果卷入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根据文件内容,林某的行为可能违反了以下法律条文: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学生林某因没充分确认对方背景条件,可能因协助诈骗活动而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02

案例二(虚假电商客服的高薪诱惑)

小李被虚假的电商客服招聘广告所吸引,并缴纳了所谓的“培训费”。随后,他被要求用自己的账号帮助诈骗团伙进行虚假交易。根据文件内容,小李的行为可能违反了以下法律条文: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洗钱罪,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李可能因参与虚假交易,帮助转移非法资金而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还会面临更重的刑事处罚。

《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三条:

为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提供帮助。小李可能因参与虚假交易,为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而受到行政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与警示

01

切勿轻信网络上的高回报承诺。任何要求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预付费用的兼职工作都应引起高度警觉。在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兼职之前,务必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

02

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大学生应加强对《刑法》和《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明白参与诈骗活动可能触犯的法律条文及其严重后果。

03

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学校、家长或公安机关求助或举报。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心或恐惧而选择沉默,这可能会助长犯罪分子的气焰。

04

培养良好的网络习惯和安全意识。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学会识别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保护自己的账号和资金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

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记住,谨慎是防范诈骗的第一道防线

指导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制作单位: 四川省支付清算协会、 四川省教育厅安全稳定与信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