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刘静走出重症监护室,她的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妈,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她靠在医院走廊的墙上,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
护士见状赶紧扶住了她,"刘女士,节哀顺变。您已经尽力了,这半年来,您照顾老人家的付出,我们医护人员都看在眼里。"
刘静抹了抹眼泪,木然地点点头。
她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婆婆临终前说的那句话...

02
半年前,婆婆林老太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
那天,刘静正在公司开会,突然接到丈夫林强的电话。
电话那头,林强的声音颤抖:"静儿,妈突然倒下了,现在在市中心医院急诊室,你快来吧!"
刘静二话不说,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向上司解释的时间都没有,就冲出了会议室。出租车上,她紧握双手,心中不断祈祷:"妈,您一定要挺住啊!"
赶到医院,刘静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急诊室外焦急等待的丈夫。林强的脸色苍白,双眼通红。
"妈怎么样了?"刘静上前急切地问。
"医生正在抢救,说是脑溢血,情况不太乐观。"林强声音嘶哑。
刘静握住丈夫的手,"妈会没事的,我们一起等。"
两个小时后,医生终于走出抢救室,脸色凝重:"病人暂时脱离危险,但需要立即手术,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护理和康复治疗。"
"多长时间?"林强问。
"至少半年,可能更长。"
医生直言不讳,"老人家年纪大了,恢复会比较慢。而且,术后需要专人照料,护理非常重要。"
林强愁眉不展,"我这工作走不开,妈又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
刘静看了看医生,又看了看丈夫,没有丝毫犹豫:"我来照顾妈吧,我可以辞职。"
林强震惊地看着妻子,"可是你刚升职,就这样辞职..."
刘静摇摇头,眼神坚定,"工作以后还可以找,但妈的健康等不起。再说了,我们不是说好了要孝顺父母的吗?现在妈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
林强感动地握住妻子的手,"谢谢你,静儿。"
第二天,刘静就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
她的上司极力挽留:"刘静,你可以考虑休假,或者调整工作时间,没必要完全辞职啊!"
"不,老人家需要全天候的照顾,我不能分心。"
刘静坚决地说,"等婆婆好了,我再重新找工作吧。"
就这样,刘静放弃了自己刚刚晋升的管理岗位,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婆婆的工作中。
医院的环境远比想象中的嘈杂。
护士站的电话铃声不断,病友的呻吟声、家属的交谈声、医护人员的脚步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安宁。
刘静发现,婆婆睡眠极浅,稍有动静就会惊醒。于是,她开始想方设法为婆婆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王护士,能不能帮忙把输液泵的报警声调小一点?我婆婆睡眠浅,总被惊醒。"刘静轻声请求值班护士。
"走廊上能不能贴个提示,让大家经过时放轻脚步?"她又跟护士长商量。
"查房时能否动作轻一些?老人家好不容易睡着了。"她每天都会这样提醒医护人员。
起初,有些护士对她的"多管闲事"颇有微词。
一位年轻护士曾不耐烦地说:"这里是医院,不是五星级酒店,哪有那么安静!"
但刘静并不生气,她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只是微笑着说:"我知道您们很辛苦,我只是希望能为我婆婆创造一个更好的恢复环境。"
渐渐地,医护人员被她的真诚和坚持打动,开始配合她的请求。
护士长甚至专门为林老太的病房安排了一个较为安静的角落。
"刘女士,您真是个好儿媳妇。"
护士长经常这样称赞她,"我们这里见过太多家属,没几个像您这么细心的。"
给婆婆喂药是每天的重要工作,也是最考验耐心的时刻。
婆婆因为病情,有时会拒绝吃药,甚至会烦躁不安。
刘静会仔细阅读每种药物的说明书,记录作用、副作用、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
她在手机上设置了多个闹钟,提醒自己准时给婆婆喂药。
"妈,这是降压药,要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刘静耐心地解释,"这是活血化瘀的,要和其他药间隔一小时。吃完这个药,您会感觉舒服一些。"
有时,婆婆会固执地摇头,紧闭嘴巴。刘静不会强迫她,而是会想办法哄她。
"妈,您看窗外的花开得多漂亮啊。等您好了,我带您去公园看更美的花,好不好?但现在得先把药吃了,这样才能快点好起来。"
刘静还会根据婆婆的喜好,调整药物的服用方式。
知道婆婆喜欢甜食,她会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用一小勺蜂蜜来掩盖药物的苦味。
"妈,这样吃起来就不苦了。"刘静的眼中满是温柔。

03
康复训练是恢复健康的关键。手术后的第三周,医生建议婆婆开始适当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和褥疮。
刘静每天都会扶着婆婆在医院的走廊里慢慢走动。
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实际上充满了挑战。
婆婆身体虚弱,腿脚不稳,稍不注意就可能摔倒。
"妈,慢慢来,不着急。"
刘静一只手扶着婆婆的腰,一只手握着她的手,生怕她有一丝不稳,"走几步就休息,咱们今天的目标是多走一米。"
婆婆气喘吁吁,汗水浸湿了额头,脸色苍白,"静儿...我走不动了...太累..."
"没关系,妈,我们休息一下再走。"
刘静从口袋里掏出手帕,轻轻擦去婆婆额头的汗水,"您已经比昨天进步了,多走了三步呢!医生说只要坚持,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样的训练每天重复,风雨无阻。即使是婆婆情绪低落的日子,刘静也会想方设法鼓励她坚持。
"妈,您看我给您买了新拖鞋,穿上它走路会更舒服。我们试试好不好?"
"妈,今天走廊上新来了一位老奶奶,她比您年纪还大呢,也在坚持锻炼。我们去和她打个招呼吧?"
刘静的耐心和坚持,让医护人员都为之动容。
一位年长的护士曾感慨道:"三十年的护理生涯,像刘女士这样的儿媳妇,真是少见啊!"
夜深人静时,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都睡了,刘静会坐在婆婆床边,给她讲一些有趣的新闻和小故事。
"妈,您知道吗?今天新闻说,有个九十岁的老奶奶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还开了自己的网店呢。她说年纪大了更要跟上时代。等您好了,我也教您用手机,我们可以视频聊天,看看世界各地的风景。"
婆婆的眼睛亮了起来,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想象那样的场景。
刘静还会讲一些家里的趣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或者社区里发生的温馨故事。
这些看似平凡的交流,却是最好的心理治疗,让婆婆感到自己仍然与外界紧密相连,而不是被疾病孤立。
遇到需要特殊检查和治疗时,刘静总是跑前跑后,办理各种手续,咨询医生各种问题。
"医生,这个CT检查会不会对老人家有影响?有没有辐射?需要做什么准备?"
"这个药物有没有其他选择?我婆婆对某些成分过敏,我担心会有不良反应。"
"能详细解释一下这个治疗方案吗?我想了解每个步骤,以便更好地配合您的工作。"
她会记录医生的每一句话,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在网上寻找其他病友的经验。
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给婆婆最好的照顾。
医生们最初对她的"十万个为什么"有些不耐烦,但后来发现,正是因为她的细心和坚持,婆婆的恢复情况比预期要好得多。
"刘女士,说实话,像您婆婆这个年纪,这种程度的脑溢血,能恢复到现在这样,真的很不容易。"
主治医生真诚地说,"这与您的精心照料是分不开的。"
这半年,刘静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她在病房的陪护椅上蜷缩着身体,这张椅子远比不上家里舒适的床。
每当半夜婆婆需要翻身、喝水或者上厕所,她都要立刻醒来提供帮助。
"静儿,你太累了..."婆婆看着儿媳憔悴的面容,眼中满是心疼。
刘静摸了摸自己浮肿的眼睛,勉强挤出一个微笑,"我不累,妈。看到您一天天好起来,我很开心。"
实际上,刘静的身体早已发出了抗议的信号。
她的腰酸背痛,时常头晕目眩,有时甚至会突然眼前发黑。
但她从不抱怨,也不向丈夫提起这些不适,怕他担心。
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婆婆能够尽快康复,早日出院。

04
婆婆的病情在持续治疗和精心照料下,终于逐渐稳定,开始好转。她已经能够自己坐起来,说话也比以前清晰了许多。
"静儿,你扶我到窗边坐坐吧,我想看看外面。"一天,婆婆提出了这个请求。
刘静喜出望外,这是婆婆第一次主动要求活动。
"好啊,妈,正好今天天气不错,阳光很暖和。"
就在刘静小心翼翼地扶着婆婆坐到窗边的椅子上时,小姑子林月突然出现在病房门口。
"妈!"林月大声喊道,把正在欣赏窗外风景的婆婆吓了一跳。
刘静连忙起身,压低声音道:"月儿,小点声,这里是医院,其他病人都在休息。"
林月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径直走到婆婆面前,上下打量着。"妈,您感觉怎么样?这医院条件也太差了吧?护士态度也不好。我看电视上那些私立医院多好啊,环境优雅,服务周到。"
婆婆虚弱地笑笑,"月儿...你来了...好久不见..."
"是啊,我特意请假来看您的。"
林月说着,眼睛却四处打量着病房,目光停留在床头柜和衣橱上,"妈,您的存折和银行卡呢?这么久住院,费用肯定不少吧?"
刘静皱起眉头,"月儿,妈刚坐下来休息,我们先聊点开心的事吧。"
林月冷笑一声,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我怎么不能问?这是我亲妈!医疗费用这么高,我当然要关心。不像某些人,可能别有用心呢!"
这话明显是在暗示刘静可能在钱财上打主意。
刘静感到一阵刺痛,但她没有反驳,只是平静地说:"费用的事我和你哥都在处理,你不用担心。"
林月步步紧逼,声音提高了几分:"我怎么能不担心?万一你们把我妈的钱都花光了怎么办?我妈有多少存款?放在哪儿?我作为女儿,有权知道!"
婆婆听着女儿的话,脸色渐渐变得难看。她的手轻轻颤抖着,眼中闪过一丝伤心。
"月儿...不要这样..."婆婆虚弱地说,声音里带着恳求。
林月不理会母亲的请求,继续追问,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妈,您告诉我,您的钱放在哪里?我帮您保管。这么多钱放在医院多不安全啊!"
刘静看不下去了,她挡在婆婆前面,"月儿,你先出去!妈需要休息。这些事等妈好一点再说。"
林月的脸一下子变得扭曲,眼中满是怒火:"你算什么东西?敢命令我?我才是她亲生女儿!你不过是个外人!"
她的声音陡然提高,几乎是在吼叫,"我怀疑你照顾不周,才导致我妈病情反复!说不定就是你故意拖着不让我妈好,好继续霸占我妈的钱!"
这番无理取闹,让病房里的其他病人和家属都被吵醒了,纷纷侧目。有人开始小声议论,有人摇头叹息。
护士闻声赶来,脸色严肃:"请保持安静,这里是医院。您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其他病人的休息。"
林月却不依不饶,指着护士的鼻子说:"你们这些护士态度这么差,我妈花这么多钱住院,就受这种气?我要投诉你们!"
护士长闻讯赶来,试图平息争端:"这位家属,请您冷静。如果有任何不满,可以到服务台反映,但请不要在病房内大声喧哗。"
林月不理会,仍然坚持要婆婆说出存款的下落。
她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甚至开始翻动婆婆的私人物品。
"妈,您的存折肯定在这儿,对不对?"她拉开床头柜的抽屉,翻箱倒柜。
婆婆无奈地看着女儿的行为,眼中含着泪水。
她知道,如果不满足女儿的要求,这场闹剧可能会持续下去,影响其他病人休息。
"存单...在那里..."婆婆无力地指向了床头柜的最下层抽屉。
林月迫不及待地拉开抽屉,果然发现了一本存折。
她迅速翻开查看,眼睛一亮,"20万!妈,这么多钱放在医院太不安全了,我帮您保管。"
刘静上前阻止,"月儿,这钱是妈治病用的,你不能拿走。万一有急需怎么办?"
"关你什么事?"
林月怒视刘静,眼中满是敌意,"这是我妈的钱,我是她亲生女儿,我有权保管!你算什么?外人而已!"
婆婆无力地摇头,眼中含着泪水,"月儿...不要...这钱是治病用的..."
但林月已经把存折塞进了包里,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她居高临下地看着刘静,"我妈的钱我有份,和你这个外人无关!你少在这装好人!大家都知道你安的什么心!"
刘静气得浑身发抖,但看到婆婆痛苦的表情,她强忍怒火,没有继续争执。她知道,在这个时候,婆婆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林月得意洋洋地走向门口,突然又转身,像是想到了什么:"对了,妈,您名下那套老房子的产权证在哪里?我想看看。"
婆婆疲惫地闭上眼睛,"月儿...别问了...我累了..."
林月不满地撇撇嘴,"行吧,我改天再来。"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病房,留下一室的狼藉和沉重的气氛。
刘静赶紧扶婆婆回到床上,帮她盖好被子,倒了杯温水。
"妈,您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得。"
婆婆的眼泪无声地滑落,"静儿...对不起...月儿她..."
刘静擦去婆婆的泪水,轻声安慰:"妈,您别这么说。月儿可能只是太担心您了,表达方式不太恰当而已。"
婆婆摇摇头,眼中含着深深的失望和悲伤,"我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只是没想到..."
刘静握住婆婆的手,不知该如何安慰。
她心疼婆婆,更担心这次的刺激会影响婆婆的病情。
果然,当晚婆婆的体温突然升高,心率不稳,血压波动剧烈。
值班医生紧急处理后,建议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病人情绪波动太大,对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利。"
医生严肃地说,"必须绝对安静,避免任何刺激。"
刘静点点头,心如刀绞。她知道,这次病情恶化,与林月的出现脱不了关系。
第二天,林强匆匆赶到医院,得知事情经过后,怒不可遏:"月儿怎么能这样?!妈这么严重的病,她居然还闹!还拿走了钱!"
刘静劝丈夫冷静:"现在最重要的是妈的病情。钱的事以后再说吧。"
林强打电话给妹妹,要求她立刻归还存折,但电话却无人接听。发短信也如石沉大海。
几天后,林月终于回了电话,语气冷淡:"哥,钱我已经取出来了。这是我应得的,妈是我妈,她的钱我有权支配。"
林强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怎么能这样?妈还在ICU!"
林月毫不在意:"那又怎样?钱又不是治病的。再说了,花那么多钱有用吗?妈都这个年纪了,早晚的事。"
这番话如同一记耳光,让林强彻底失望。
他挂断电话,无力地坐在椅子上,"我没想到月儿会变成这样..."
刘静安慰丈夫:"人在危难时刻,才能看清本性。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尽力照顾好妈。"

05
婆婆在重症监护室里,生命体征持续下降。
医生告诉刘静和林强,老人的情况不太乐观,可能挺不过这一晚。
"是不是月儿拿走钱的事,刺激到妈了?"林强焦急地问,眼中满是自责。
刘静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她拿走了妈的存单,那20万是妈多年的积蓄,也是治病的保障...妈一定很伤心..."
林强握紧拳头,指节泛白,"我再给月儿打电话,她必须把钱还回来!"
电话接通后,林月的声音透着不耐烦:"又怎么了?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钱是我的!"
林强强忍怒火,"妈现在情况很危险,医生说可能挺不过今晚。你难道不想来见妈最后一面吗?"
林月沉默了几秒,声音却仍然冷漠:"见有什么用?又不能改变什么。再说了,我很忙,没时间。"
"你..."
林强气得浑身发抖,"妈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能这样狠心?"
林月冷笑一声:"好?她什么时候对我好了?我要买房子时,她不肯拿钱;我想创业时,她说风险太大不支持。现在她要走了,那些钱不留给我留给谁?难道留给你媳妇那个外人?"
林强震惊于妹妹的自私,无言以对,只能挂断电话。
刘静看着丈夫痛苦的表情,轻声安慰:"别难过,人各有志。妈这辈子已经尽力了。"
晚上八点,医生允许家属短暂探视。
刘静和林强穿上隔离服,走进重症监护室。
病床上的婆婆比前几天更加消瘦,脸色苍白如纸。
各种管子插在她的身上,监护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这声音在寂静的ICU中显得尤为刺耳,仿佛在倒计时生命的流逝。
"妈..."刘静轻轻呼唤,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在床边跪下,握住婆婆枯瘦的手,在一旁默默流泪自责,"都是我没照顾好您...没能保护好您的钱...对不起..."
出乎意料的是,婆婆的眼皮微微颤动,然后缓缓睁开。她的眼球缓慢转动,终于聚焦在刘静脸上。
"静儿..."婆婆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如同风中的落叶。
刘静惊喜地抬头,赶紧擦干眼泪,"妈,您醒了!您别说话,保存体力。"
婆婆却轻轻摇头,她微微抬起另一只手,示意刘静靠近。
刘静俯下身,把耳朵贴近婆婆的嘴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