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动力电池领域日韩企业几乎完全垄断市场,中国企业叨陪末座。十年后的今天,整个动力电池市场大局已定了,中国企业牢牢占据了全球7成的市场份额,韩国则是全球第二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国,至于日本,市场份额已不足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0年上半年,韩国的LG新能源的全球市场份额一度高达26.8%,排名世界第一,领先宁德时代1.4个百分点。五年后的今天,它跟宁德时代有多大的差距呢?

LG新能源业务的起家史

在上世纪90年代,LG的第三代掌门人具本茂访英期间偶然接触到可充电电池,敏锐意识到能源存储技术的战略价值。他将样品带回韩国,交由子公司研发,但技术壁垒让进展举步维艰。彼时日本索尼已实现锂电池商业化,垄断了90%的消费电子电池市场。缺乏核心专利的LG化学,直到1999年才量产圆柱电池,却因成本高昂连年亏损,2005年亏损额达2000亿韩元,董事会多次提议砍掉该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本茂力排众议:“必须抱着必成信念继续投入,未来属于新能源。”这份坚持在六年后迎来转机——2007年现代汽车选择LG为混动车型提供电池,次年通用汽车雪佛兰Volt项目更带来1.8亿美元订单,标志着LG正式打入汽车供应链。此后,LG化学又相继拿下奥迪、通用、沃尔沃、中国一汽、上汽、观致等世界知名车企的数百万台新能源汽车电池订单,使得其一举进入世界动力电池供应商第一阵营,并成为LG集团的支柱业务。

进入2020年,电动车产业狂飙猛进,该年度全球电动汽车新注册量达到创纪录的300万辆,比前一年增长41%。这一年,LG将动力电池业务独立出来,成立LG新能源,启动上市进程。募资总额达到了110亿美元,成为了韩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IPO。上市首日,股价一度翻倍,市值近千亿美元。在韩国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上,LG新能源仅次于三星电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LG新能源凭借欧洲市场的亮眼表现,装机量多个月保持全球第一。2020年,LG新能源实现营收105亿美元,没有人能预想到,这既是LG新能源的巅峰,也是下坡路的开始。

此后几年,随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崛起,LG新能源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截止到2024年末,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10.8%,相比2023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已从昔日的世界第一,跌落到了世界第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LG新能源发布的2024年财报,去年完成装车总量96.3吉瓦时,增幅只有1.3%。综合营收为2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5亿元,营业利润为575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分别同比2023年下降了24.1%和73.4%。LG新能源原本计划在土耳其建设欧洲最大的商业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因为该国电动汽车普及速度太慢,不得不终止。

宁德时代的规模无可匹敌

在电动汽车的大势面前,中国的市场份额显然更大,且生产成本更低。2020年,宁德时代获得了特斯拉订单,将为特斯拉国产Model 3和Model Y供应锂电池。作为当时全球卖得最火的电动车,对于当时的电池供应商来说,得特斯拉者得天下。这一年,宁德时代成为本田在华的电池供应商,并与奔驰达成合作,为下一代EQ产品供应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大卖,宁德市也迎来了产能大爆发。陆续在全球建造了12个锂电池大型生产基地,构建起辐射全球的动力电池制造网络,从2020年不到70吉瓦的产能规模,拉飞到2024年的676G吉瓦,短短5年内实现近10倍的产能大爆发。

在营收方面,2024年,宁德市的营收为503亿人民币,2024年则为3620.13亿元,净利润达507亿元,营收规模是LG新能源的三倍,净利润则是对方的17倍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宁德时代是全球唯一一家动力电池装车量突破300GWh的企业,2024年以339GWh的装车量拿下了全球38%的市场。电池装车规模是LG新能源的3.5倍,市场份额几乎接近4倍。两家动力电池公司的规模差距已经是天壤之别。

接下来,LG新能源如果不能在固态电池领域推出轰动性的产品,后面的日子怕是会更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