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祝允明「宿罗浮诗卷」上海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祝允明「宿罗浮诗卷」上海博物馆藏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因长相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祝允明出身仕宦世家,祖父祝颢为进士,外祖父徐有贞(明代内阁首辅)善草书,家学渊源深厚。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却科举坎坷,仅中举人,七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途,寄情书画。正德九年(1514年),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其书法以狂草名世,兼精楷、行、隶诸体,风格狂放奇崛与法度谨严并存,被誉为“有明一代草书之冠”,是吴门书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祝允明善于将行书的流畅与草书的奔放融为一体,使得作品既有行书的优雅,又不失草书的豪放。在书写时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联系,使得整幅作品在结构上严谨有序,又不失灵活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运用了多种笔法来展现字体的变化,如提按、顿挫、绞转等,使得每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在墨色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通过干湿浓淡的对比,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和饱满。 祝允明的行书作品充满了不事雕琢、毫无拘谨之态的书写风格,这既可能是受到唐宋书家的影响,也是其落拓不羁的性格在书写时的一种自然流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宿罗浮诗卷》用笔灵动多变,线条粗细富于变化,结体欹侧取势,墨色变化和谐,虚实相生,章法行气贯通,字体大小相宜,体现了祝允明高超的书学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浮诗

羽辂璇霄任所之,铁梁云顶渺无期。若教鹤信终传在,未恨蓬轮此到迟。事极灵奇难尽目,神游冲漠不能诗。浮来若复能浮去,便卧苔阶更不移。题龙归洞,下有龙潭,旁有龙母嶂千峰如帐瞰岩扉,灵物何年向此飞。潭底火符玄铁简,嶂头金母白绡衣。海多云雨应长往,壑暗藤萝久不归。洞外蛟蛇常起陆,可能消伏运神机。宦游句曲,偶读丘殿丞寄茅山道友诗,遂次其韵珠有馀妍玉有辉,鸡栖鹤驭本相违。灵飞碧检文难读,想结金堂梦易归。颇恨殿丞虚左契,终怜长史入仙机。悬知紫陌埋尘骨,绿草茸深白鹿肥。宿苑峰:下马门前一振衣, 翠微髙迥逼清徵。 云滞洞里山中(点去)真人过,月下山中长史归。 绛雾晕床砂气伏,紫云穿窦术芽肥。 神方能咏不能遇,一夜爽灵峰外飞。登千佛院塔:八面青红倚碧天,窗中列坐万金仙。排云欲挽三茅袂,拊槛惭升八部肩。 尽讶入檐奇影倒,应知出世法门偏。诗题漫道游观胜,只得尘劳半饭缘。宿摄山棲霞寺:寒林日暮思车徒,却得南朝最胜区。廿载不登禅子榻,一宵权作佛家奴。齐梁寂寞名犹是,儒释纷纭念已无。最是宦心能败道,羞将束带问衣珠。又

泉洞迷花草没梯,倚岩千佛坐高低。迭襟山色团围峭,隔树江声隐映齐。宋刻梁文江令笔,龙盘龟戴上元题。 栖霞只是枯禅窟,尔许头颅向里栖。枝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核实过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