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定为副军级,有没有意见?”

1952年的一天,罗荣桓元帅对一位兵团副司令说出了这句话。这一年,我军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授衔仪式进行评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什么职务就应该定什么级别。即使有特殊情况,也只是降个一两级。

然而,奇怪的是,这位将领却直接从副兵团级降为了副军级,一下子降了三四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位将领究竟有没有同意,他最后又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的“常胜将军”

此人就是刘永生将军。他出生在福建上杭的一个农民家庭中。五岁时,父亲因为积劳成疾,久病不医而亡。

家中的顶梁柱倒下后,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步履维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维持生计,刘永生七岁乞讨、十岁到地主家做苦工、十五岁当挑夫,饱尝了旧社会的艰难与辛酸。

1927年,张鼎丞来上杭开展革命活动,帮助乡亲们解放思想,带领他们打地主、惩土豪,翻身做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家乡在我党的领导下大变模样,刘永生深受启发。之后他便积极参加了农会和“铁血团”,成为了战斗的一份子。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正式批准入党。

之后,他便作为先锋队参加了张鼎丞领导的永定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刚一打响,他便背着鸟铳和大刀,扛着云梯,冒着敌人的弹雨攀墙进城。

在将城门口的敌人消灭后,他立即将农民武装迎进城,与他们一起向城内杀去。

一番混战后,战士们成功解救了被捕同志,并占领了整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奖励刘永生在战斗中出色的表现,张鼎丞将他提拔为了县赤卫队大队长。

不久,毛主席便带着红四军进入闽西地区。刘永生也有幸第一次聆听了主席讲话,并受益匪浅。

他没上过学,本来以为会与知识渊博的主席没办法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却不想,主席不仅对待下属异常亲切,并且给他们讲话时还会将深奥的战略思想,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讲出来。

这让刘永生受益匪浅,并对战略战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便开始认真钻研毛主席的著作,学习他的军事思想与游击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所学所想运用到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以小胜大、以劣胜优的战术,例如“五乡破袭”、“山狗坳歼敌”以及“巧袭高陂”等。

据统计,在将军生平所指挥的千余场战斗中,几乎是百战百胜,因此当地群众也称呼他为“常胜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战功的积累,他也开始受到中央的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艰苦的战斗经历

1932年,他临危受命,带着两个连与两千名工农群众组成的运输队伍,日夜谦程将物资运上山,同时坚决打击两侧之敌,有力地支援了毛主席打下漳州。

第五次反围攻战斗中,时任福建军区警卫营营长的他,亲自提枪上阵,炸碉楼,拼刺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战中,他的大腿不慎被敌人子弹击中,伤势十分严重。

而在他疗养期间,大部队离开赣南,开始了漫长的征途。收到消息后,他二话不说就要从病床上坐起,想和大家一起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组织考虑到闽西是革命老区,不能没人留守,而刘永生打仗又是一把手,能力强,所以领导们还是决定将他留下来。

刘永生也明白自己责任重大,所以毫无怨言地接受了任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伤好后,他便被任命为永东游击队长,带着仅有十余人的小分队回到上杭开始了艰苦的游击岁月。

到了1935年,留守赣南的邓子恢、谭震林等人受到了国民党的重重围堵,转而来到了永定与张鼎丞、刘永生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晚上,各军政领导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刘永生在前往参会的途中发现,粤军一个营正在向他们包围过来,而哨兵因为站得太远并未察觉。

战斗打响就是一瞬间的事,很多战士被打得猝不及防开始往后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永生来不及思考,当即抢过一挺机枪,挡在了众人面前:“谁也不准撤,都听我指挥!”

随即他便迅速对所有人完成了部署。命他们守住各个关口后,他便率先跃上山头,朝着敌人猛烈扫射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敌人的先头部队被消灭后,机枪连的战士们也立即加入了战斗。在众人的顽强防守下,敌人的偷袭计划被彻底粉碎。

这场战斗,我军以七十多人,打退了敌人三百多人的进攻,并缴获了一批先进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大部队后,张鼎丞等人当众表扬了他:“如果不是永生同志挺身而出,沉着应战,我们大家可要当俘虏咯!”

这一仗同时也让其他战士心服口服,此后大家对他更加信赖了。后来陈毅元帅听说他的事迹后还称赞他是“游击大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刘永生来说,他并不想一直打游击,他想要去更大的战场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

实际上他确实也有好几次机会离开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波三折的战斗历程

抗战爆发后,闽西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开赴苏皖抗日前线。刘永生本来也是作为主要将领跟部队一起行动的。

但由于二支队在闽西还需要一个后方留守处,上级考虑到他熟悉这里的环境,又能独当一面,于是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些遗憾,但他还是决定服从组织的命令。

然而不久后,国民党又提出我党不能在闽西留下武装部队的要求,组织只好再次命令他率部开赴前线。

就在他以为自己终于得偿所愿时,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部队带到浙江江山时,又突然收到新四军军部的命令:继续回闽西南坚持斗争。

彼时那里的作战情况非常紧张,不仅有日军强势进攻,还有国军步步紧逼,我军必须要派一个人过去组织武装力量,保护人民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接到这个任务时,刘永生并不想回去。但上级亲自开导他,说任务艰巨,除了他没有人能胜任。

一想到亲切的闽西人民,他很快就想通了,随后便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就这样,他兜兜转转,又回到闽西当起了“游击大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解放战争开始,他也一直坚守在闽粤赣边,带领着边纵部队与敌人进行着坚决的战斗。

解放军南下后,为了策应大部队作战,他便直接对敌人发起总攻,一举解放了边区三十个县、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之后,他又陆续担任了三野第十兵团副司令、福州军区副司令等,成为了叶飞将军的副手。

到了1952年,中央为了之后的授衔仪式准备给各将领评级。

原本按照刘永生的职务应该定为副兵团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组织考虑到他参军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南方打游击,从未进入过主力部队作战,况且他担任十兵团副司令的时间比较晚。

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后,组织决定给他定为副军级。怕他心里不舒服,罗荣桓元帅亲自找他谈话:“我们决定将你定为副军级,你有没有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一辈子都在舍己为人的刘永生,听了他的话后却丝毫没有怨言。

他直接表示,战斗年代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而他能活下来已经很满足了,什么军衔他都没有意见。

听了他的话后,罗帅也不禁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刘将军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此后他便将剩余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国家建设中,为党和人民无怨无悔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