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退休金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们的晚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然而,现行的退休金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更偏向于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尤其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而对于没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参与社保并获得充足的退休金保障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稳定工作者的退休金优势
(一)稳定的缴费机制
对于在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拥有稳定工作的职工而言,其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用人单位与职工按照规定比例共同承担社保缴费义务,这种稳定的缴费模式使得职工在退休后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退休金。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企业通常承担一部分缴费比例,个人承担另一部分,职工每月按时缴纳费用,经过多年的积累,退休时能够根据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核算出较为丰厚的退休金。比如一位在企业工作 30 年的职工,每月按时足额缴纳社保,其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生活水平。

(二)完善的福利待遇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退休金方面更是享受着特殊的待遇。自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的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政策,虽然表面上与企业职工一样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但实际上他们在退休金计算和调整机制上仍具有优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 20%,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 8%。并且,他们的退休金待遇与工作年限、职务职级等紧密挂钩,在退休后能够获得较高的退休金。此外,他们还享有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了退休后的收入水平。相比之下,企业职工中的大部分可能没有职业年金,退休金相对较低。
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难题
(一)沉重的缴费负担
灵活就业群体涵盖了自由职业者、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个体工商户等众多人群。他们工作时间弹性大、收入波动频繁、劳动关系松散。与有稳定工作的人不同,灵活就业人员需独自承担全部社保缴费。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需承担原本企业与个人合计的缴费比例,这对于收入不稳定且经济条件较差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在一些城市,灵活就业人员每月缴纳的社保费用可能高达数千元,这使得许多人因无法承受而放弃参保。
(二)不稳定的收入导致缴费困难
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不稳定,缴费连续性难以保障。以季节性工作的劳动者为例,旺季收入高时能按时缴费,但淡季收入锐减甚至无收入时,就不得不中断缴费。这种缴费的不连续性会影响退休金待遇的核算。根据相关规定,退休金的计算与缴费年限密切相关,缴费年限不足将导致退休金大幅减少。据统计,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实际缴费年限不足 15 年的最低标准,退休后只能领取微薄的养老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三)社保待遇的缺失
与在编人员能够享受到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的全方位保障不同,灵活就业者往往只能参加医疗和养老两项保险。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工伤风险、失业困境以及生育需求时显得尤为脆弱。例如,外卖骑手在送餐过程中遭遇意外受伤,由于没有工伤保险,所有的医疗费用都需自己承担;网约车司机因市场竞争激烈失业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女性灵活就业者在生育期间,也无法享受到生育津贴和相关医疗保障。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现行的退休金设置对有稳定工作的人更为友好,而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保方面面临诸多困境,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构建更加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减轻他们的社保缴费负担;另一方面,探索建立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的弹性社保缴费机制,允许他们根据自身收入状况灵活选择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同时,应逐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待遇,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纳入保障范围,让每一位劳动者,无论职业形态如何,都能在退休后拥有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