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浙江东阳,有这么一个颠覆认知的村子,村民家家住别墅,出门开豪车。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户籍人口1.5万人的村子,人均年收入18.2万元,去年营收总额高达786亿元。

这里正是被誉为“浙江第一村”的花园村。

或许有人会说,浙江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村子发展得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可谁又能想到,40多年前的花园村,村民全年收入才87元,村子里别说是条好路了,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它硬是从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窝窝,变成了现在名副其实的浙江第一村,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源于村里的一位生产大队长邵钦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22岁的邵钦祥当选为村里的生产大队长。面对着贫瘠的土地、泥泞的小路和已经习惯贫穷的村民,这个满怀抱负的年轻人,迟迟找不到突破口。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1年5月,邵钦祥结婚那天。他为了喜宴体面些,从邻村接电却又被不怀好意的人给断掉了电。

热闹亮堂的喜宴一下子陷入了黑暗之中,尽管后来又重新接上了电,可突然陷入黑暗的场景总是浮现在邵钦祥的眼前,挥之不去。

邵钦祥在心底暗暗发誓:人穷被欺,村穷受气。我一定要让花园村富起来。

当时农村通电少见且不稳定,蜡烛是刚需产品。邵钦祥找到二哥邵钦培和老书记邵福星说了自己的想法,最终三人合资1500元,开了一个蜡烛作坊。

做好蜡烛后,邵钦祥便化身为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半年时间,他们竟得到了翻倍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些钱顶得上一个庄稼汉十来年的收入了,但对于邵钦祥心中那个宏大的愿望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当时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邵钦祥察觉到了成衣市场的巨大缺口,他继续拉人入伙,用9000元的初始资金,开办了一家服装厂。

为了能找到更多的销路,邵钦祥天南海北地跑,饿了啃大饼,困了席地而睡。

打通了销路后,服装厂销量一年比一年好,在1985年时总产值就达到了50万元。

邵钦祥面对这种傲人的成绩,并未停下脚步,他紧接着创办了锁厂、磁钢厂、吹塑厂、砖瓦厂等十多家企业。

这一连串的创业办厂,不仅让邵钦祥掌握了宝贵的市场信息,更是为后续扩大产业规模积累了资本。

致富不忘桑梓情,邵钦祥始终牢记带领村民脱贫的初心。他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利润对村子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像通电、通水、修路等。

花园村自此改头换面,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越来越美了。

村子里的创业热潮如火如荼,各类家庭作坊和工厂越来越多。邵钦祥看着这局面,觉得单打独斗走不长远,唯有资源整合起来才能共同创造财富。

于是,1991年邵钦祥牵头联合了46家企业,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统一管理和多次改制后,集团就像是加足了马力,大步前进。两年后,花园集团的年产值就达到了惊人的3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如此迅猛的势头下,问题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集团一直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于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利润,是有天花板的。

邵钦祥意识到,要想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掌握高新产业的核心技术。

可对于一个农民出身的他来讲,上哪儿去找高新产业的渠道呢?

这时,他想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办法,在花园集团综合大楼落成典礼之前,邵钦祥冒充浙江大学的学生,给校长路甬祥寄了封邀请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招果然有效,虽然当天路校长因有事未能前往,但委托了他人前来出席。

后来路校长得知实情后,与邵钦祥建立了联系,两人在来往中倒真结成了亦师亦友的情谊,一直保持着联络。

1996年,已是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的路甬祥,给邵钦祥推介了十来个高科技项目。

在这之中,邵钦祥果断选择了维生素D3项目,不为别的,只因为他听说维生素D3一旦研发成功,就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关键技术的空白。

意义重大且影响长远的项目,难度可想而知。

据邵钦祥后来回忆,首期投入480万元,后来又增加了400万,又增加成1380万,实际总共投了7000多万元。

这期间,来自外界的嘲讽,内部的质疑,资金周转的压力,都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了邵钦祥的身上。但他坚信中国科学院的研发实力,也认准了高科技产业这条道路。

皇天不负苦心人,1998年,维生素D3中试成功;1999年,维生素D3生产新工艺中试成功;2001年,维生素D3在花园村投料试产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质优价廉的国产维生素D3可以投放到国际市场了。花园集团借此一举嵌入了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了65%的国际市场份额。

邵钦祥带领着花园集团打了一场漂亮的转型之战,也为花园村创造了上千个工作岗位。

此时,村民们的年均收入也上涨到了36000多元,实现了产业富民的目标。

2004年,东阳市政府对全市农村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将花园村与其周边9个村子合并,重组为新的“花园村”。并村后的党员大会上,邵钦祥全票当选村党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各村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村庄背负外债的局面,如何带领着这部分新村民走向小康之路,对于邵钦祥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时的东阳市虽有着“中国木雕之乡”的赞誉,但由于当地并不出产红木木材,只能依赖于非洲、南美洲等地的进口,造成了木匠人才流失,木材行业也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钦祥在基层走访时,发现有不少村民会去广东、福建的红木家具厂打工。他心想,如果现代红木产业结合着木雕技艺,这不就能形成东阳本地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吗?

在邵钦祥的推动下,花园村先是建立了大片的市场,吸纳各地生产商和家具企业入驻发展。

随后又规划建设了雕刻街、红木家具产业园、红木家具城。

经此布局,红木产业生态有了扎根的土壤,只待渐成参天大树。

经过5年时间的筹备,红木家具城在2010年正式开业,不仅留住了本地务工人员,带动了周边行业,也标志着本地红木产业进入了规模化阶段。

现在,家具城随着业务的逐幅增长,不断扩建至六期,形成了5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集群,吸引了2300多个国内外品牌进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原木采购、板材加工、家具设计、雕刻制作、销售到国际物流,一条贯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型。

2024年数据显示,花园红木家具城交易额达143.8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红木专业市场首位。

花园村创造了一个“无木成林”到“点木成金”的产业传奇,不仅让千年木雕焕发新生,也让人们看到了一条现代乡村的振兴之路。

现在的花园村已是全国富裕村的标杆,进村如同进城一样,5万多平方米的商业中心汇聚着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都市消费;

出门则如同置身于景区,人称“小西湖”的吉祥湖白日里泛起轻舟,波光粼粼,晚上又会变得流光溢彩,神秘梦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羡慕的是村里构建了比城市更完善的福利体系,从柴米油盐到教育医疗,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养,每一个村民都能切实享受到数十项福利。

回顾邵钦祥的履历,我们能看到一个商业帝国的崛起,也能找到“如何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这一问题的生动答案。

他那165亿的身家,既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之路的辉煌见证。

参考资料:

1.风云浙商《风云对话|邵钦祥:让花园村民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农民!》

2.东阳花园村《【中国村庄】邵钦祥——浙江第一村的缔造者》

3.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转型升级全面振兴的花园模式》

4.东阳花园村《超越梦想就是传奇——访花园村党委书记、花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

作者:槐序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