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长城魏总一句“我们行业已经出现了恒大,大家要小心”,就将比亚迪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比亚迪足够强大,强大到人们不禁联想到房地产领域那个曾经举足轻重的巨无霸。然而细察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论调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舆论狙击。所以比亚迪正用硬核财务数据,展开了掷地有声的反击。

首先,行业本质决定命运分野。我们要知道,房地产与汽车产业负债结构存在天壤之别。恒大式危机源于“高周转+高杠杆”模式崩塌:购房预收款被挪作他用,有息负债吞噬现金流,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反观汽车业,健康的产业链条中,应付账款是主机厂与供应商的润滑剂,更是行业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财务结构揭露真相。比亚迪的“负债”底色,实则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体现。其5%的有息负债率堪称行业标杆,远低于丰田(68%)、大众等国际巨头。真正构成负债主体的,是占比95%的无息应付账款。而比亚迪平均127天结清账期,更是优于长城(163天)、长安(205天)等同行。这种基于供应链信用的资金周转,与恒大挪用预售款的致命操作有着云泥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数据打脸质疑者。当其他车企销量连续滑坡、转型乏力之际,比亚迪却逆势而上:2024年净利润突破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海外销量暴涨334%,成为首个跻身全球车企销量前十的中国品牌。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债务结构持续优化——有息负债占比从2020年的11.3%降至如今的5%,资产负债率半年内下降7个百分点,展现惊人的财务管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中国汽车需要的是对规则的敬畏而非无端指控,是技术的突破而非低级的攻讦。比亚迪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靠唱衰对手来证明自己。当全球汽车版图因中国力量而重塑时,历史终将记住那些推动车轮前行的实干者,而非阻挡车辙的绊脚石。#中国汽车走到今天何其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