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月18日,河北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郑成月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当他带队抓获连环杀手王书金时,这个满脸横肉的罪犯突然咧嘴一笑:"郑局长,石家庄西郊那起玉米地案,其实也是我干的。"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碎了郑成月刚刚抓获凶手的喜悦,更撕开了中国司法史上最黑暗的一角。
这起发生在1994年的命案,早已有"凶手"被枪决了!

1994年8月,石家庄市西郊玉米地发现一具女尸。20岁的工人聂树斌因"骑蓝色自行车路过现场"被锁定为嫌疑人,次年即被执行死刑。这个连鸡都不敢杀的腼腆青年,竟在证据链漏洞百出的情况下成了"杀人魔"。没有指纹比对,没有DNA检测,仅凭三份自相矛盾的口供定罪。更荒谬的是,案卷中连最基础的考勤记录都缺失,整个审判过程如儿戏般仓促。
当王书金在审讯室清晰还原作案细节。受害者身高1米72、穿着花衬衫、现场遗留钥匙位置,甚至玉米秆折断方向与11年前案卷记录完全吻合的细节,让郑成月冷汗浸透警服。他翻出泛黄的案卷逐页比对:聂树斌身高1米70,而受害者实际身高1米72;王书金供述的作案时间与聂树斌"考勤空白期"完全错位。这个发现,让郑成月连续三天三夜盯着卷宗,烟灰缸里堆满烟头。

"立即封存王书金口供!"当郑成月向上级汇报时,等待他的却是冰冷的警告。电话威胁如影随形,办公室突然涌来大量无关案件,妻子被"劝退"下岗,连工资卡都被莫名冻结。但最刺痛他的,是聂树斌父母佝偻的背影。老两口蜷缩在漏雨的平房里,聂母数着儿子照片喃喃:"他连杀鸡都怕,咋会杀人啊……"

2007年,郑成月冒着丢官风险在《河南商报》披露案情,舆论瞬间引爆。可等待他的却是48小时连续审讯,被诬告"徇私枉法"。当王书金在法庭上突然翻供:"人就是我杀的!"检察官却拍案而起:"被告在混淆视听!"
这场荒诞审判背后,是郑成月被查封的房产,是尿毒症透析时仍攥着的案卷,更是他自费聘请律师的268万元债务。这几乎是他全部积蓄。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决如惊雷炸响——聂树斌无罪!
当郑成月颤抖着拨通聂家电话,听筒里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此时的他已身患脑梗、高血压,每周三次透析让双腿浮肿如象腿。但他说:"值了!这身警服没白穿!"
2022年5月,郑成月带着未愈的病体离世。按遗愿,他的墓碑静静伫立在聂树斌墓旁,两块石碑相距不过三米,却隔着21年的漫漫长夜。如今,聂家老宅墙上依然挂着郑成月送来的锦旗,金丝绣就的"捍卫正义"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