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书画,就像是一首无声的古曲,笔墨为弦,纸宣为谱,在千年的流转中,演奏出独属于东方的静谧与浩远。它不喧哗,却足够深刻;它不追赶潮流,却在时间的长河中,默默延续着一份文化的自信与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帘青(马红利),就是这样一个走入书画世界的人。她并非自幼便浸润于丹青笔墨之中,也没有科班出身的履历。真正走入画坛,是在人到中年之后。可正是这样的“半路出家”,让她多了一份对书画艺术的敬畏,也少了一些功利的目的。她画画,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利,只是单纯地因为热爱——热爱那一山一水、一点一线背后,所承载的千年文化与古人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帘青的创作,大多是山水为主。她不求景致的繁复华丽,而是用淡墨勾勒出清幽空灵的意境。看她的画,不会觉得惊艳,却能慢慢地让人静下来,有种“看山不是山”的哲思感。她的山水画,总让人想起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宁静,温润,带着文人画的那种气息与格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帘青也始终不忘书法的根基。起初临习欧阳询的楷书,打好基本功;后来转向文征明的小楷,追求笔意的精致与韵味;再后来,又深入研习王羲之、赵孟頫的行书,笔锋灵动中透着一种儒雅与克制。这些年,她坚持每日临帖,从未间断。正是这份对书法的持续钻研,也为她的画作注入了更多的线条张力与精神内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她并非闭门造车。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帘青有幸得到多位书画前辈的指导,也通过《盛世中华艺术网》《六艺》艺术网等平台,持续输出自己的作品,积累了不少认可与好评。如今,她不仅是多家艺术平台的签约画家,还是北京巨匠丹青画院的院士、邯郸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尽管这些头衔来得不算早,但她的脚步,一直走得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帘青不曾为“成名”而画,她更像是一个守望者,在喧嚣的当代语境中,静静守着那份传统文化的清气。她用画笔写意山川,也借墨色描摹内心。她说:“每一幅画,都是我与古人的一次对话。”而正是这份内在的对话感,才让她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根,又不失个性与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艺术这条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靠近心中理想的过程。帘青选择走进山水、走近古意,不是为了成为谁,只是为了成就一个更真实、更自由的自己。

她的笔下,不只有山河大地,更有岁月沉淀之后的温柔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