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跟通常意义上的参谋长不太一样:红军时当过红一军团主力师长、抗战时留学苏联,解放战争末期还在四野担任过兵团司令员,是人民军队里难得的复合型人才。由于他的军事谋划能力突出、工作又细致严谨,曾被一向挑剔的“101”赞誉为“最好的参谋长”、“一个能顶三个”。那为什么建国以后,刘亚楼却没当上全军总参谋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亚楼将军如果长寿,倒是完全有可能出任这一职务的。新中国建立后,总参谋部是八大部之首,因此五、六十年代对于总长的任职资格,要求特别高。首任总参谋长是徐向前,他的军衔是元帅;徐帅病休期间聂荣臻代理总长,聂荣臻也是元帅;1954年后粟裕担任总长,他是大将之首;再往后的黄克诚、罗瑞卿,军衔都是大将。

罗瑞卿什么时候卸任的呢?1965年。而这一年,恰恰是刘亚楼病逝的年份。在罗瑞卿之后,才出现了新中国的首位“上将总长”杨成武。杨成武还是代理总参谋长,直到1968年被免职时,都没有转正,可见当年要出任总参谋长职务,必须具备过人资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亚楼身体健康时,资历并不比杨成武强多少,他俩都是正兵团级上将,履历在伯仲之间。所以诸多元帅、大将年富力强之时,说实在的还轮不上刘亚楼当总参谋长,而他1965年便患癌辞世了,十分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他没得病,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杨成武、黄永胜,连续两任总长都是双红一将领,而此时老四野首长还担任着国防部长,是军队的主要领导。仅就将领和工作的匹配程度,刘亚楼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未必轮得到另外两人当总参谋长。

客观条件是一个方面,还要结合主观意愿:刘亚楼本人不一定愿意当总参谋长。将军明显更倾向于出任军事主官、独当一面,而不是充当参谋长之类的辅助角色。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之所以能长期辅佐“101”,一是上级首长确实军事水平高,值得他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此前的“双红一”及留苏经历,使得二人友情深厚、配合默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即便如此,49年初平津战役胜利后,刘亚楼还是主动提出想去野战部队,当兵团司令员亲自带兵打仗。这才有了他离开野司、执掌第14兵团的经历,萧克接任了野战军参谋长职务。后来刘亚楼又被毛主席点将,出任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员。这更是一个特殊的军种,刘亚楼具备很高的话语权和独立指挥权,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对我国空军建设有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人民军队陆军的历史久,多少有些论资排辈的因素;可在空军领域,刘亚楼是绝对的元老和权威,地位不可撼动。所以军种司令员当得好好的,哪还会想去干参谋长的“老本行”?参考下萧劲光大将就有数了,萧劲光担任海军司令员超过30年,这种特殊岗位轻易不会动。

况且在我军体制下,建国后总参谋部受到军委直接领导,总参实际执行层面的工作较多,真正决策的时候少。即便官至总参谋长,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军权、发挥空间没有那么大,刘亚楼或许志不在此。不管被放在哪个岗位上,刘亚楼55岁就英年早逝,太可惜了,这是新中国和人民军队的巨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