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苏联内务部包围了布琼尼元帅的住宅,布琼尼架起机枪,毅然拨通电话给斯大林:“我向您保证,决不让他们活捉我!”斯大林听后大笑,命叶洛夫:“放过这个傻瓜吧,他对我们没有危险。”
“你这么这群人,想要杀害一个在马背上生活的元帅是痴心妄想的,我坚决不会向你们屈服。”
布琼尼的态度极为强硬,他可以战死沙场,也可以死在跟别人的战斗,但绝不会被别人俘虏,布琼尼毫不客气的对内务府的人开枪。
尽管内务府的人劝说布琼尼放下武器,可布琼尼没有放下武器投降的传统,他是个哥萨克式的骑兵,骑兵只能站着死。
喝完家中最后一瓶酒,布琼尼带着一身酒味将专线打给了斯大林,内务府并未切断他跟外界的联系,酒壮人胆,布琼尼中气十足说了一句:“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冲进他的家门,他对斯大林是忠诚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斯大林,布琼尼也是,曾经的辉煌是曾经,他为斯大林流过血,流过汗,但时代终究会落幕,如今布琼尼也到了被清算的时候。
布琼尼不允许任何人靠近他,包括他的家人,也包括在外面埋伏的内务府成员,两相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内务府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布琼尼不信任他们,可对布琼尼而言,他早已经看惯了斯大林的手段,他曾用内务府的手段让另外一批跟他同样的军人下马。
布琼尼将枪口对准每一个内务府的成员,只需要一梭子,内务府就会损失惨重,可突如其来的吉普车里却突然传出来一道口令:内务府的抓捕目标并非是布琼尼元帅,你们抓错了。”
但布琼尼没有任何放松,对他来讲,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把握住生存的机会,随着内务府人员的逐渐退却,布琼尼才逐渐放下了手中的机枪,他没事了了,但这样的事情将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就像当初布琼尼审判其他人一样。
1918年,这是布琼尼的高光时刻,作为马场的马夫,布琼尼对战争有着天生的亲和力,他渴望在马背上战斗,也渴望穿梭敌人阵地收割敌人的头颅,作为一战战骑兵军队最后的荣光,布琼尼元帅的称呼份量很大。
布琼尼毫无疑问是个执拗的人,从军事管理到个人管理,再到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除了斯大林之外,谁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哪怕是战争。
在所有国家都在全力研发机枪或者坦克的时候,布琼尼却将重宝压在了骑兵队上,在火枪的时代,在沙皇的时代,骑兵队或许还有些许的作用,还有布琼尼发挥的空间,可离开了一战,再也没有布琼尼施展的余地。
好在布琼尼虽然军事上坚守骑兵,在苏联却跟斯大林紧密捆绑,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跟斯大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斯大林赢得了几场关键的战役,这种功绩让斯大林对他很重视。
哪怕是接下来死伤的军官都没有波及到布琼尼身上,甚至布琼尼自己也很享受斯大林赠予的尚方宝剑,清除异端,把他们部队的荣耀安装在他的骑兵队身上。
当然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引得了不少人的不满,一战的老兵并未全部死去,布琼尼部队的祝君好记者曾大肆揭露了布琼尼冒揽军功的行为,但无人在意。
在布琼尼的眼里,他尊重的地方只有两个,斯大林和百姓,把自己的忠臣献给斯大林,把春风和睦的态度送给了百姓,有人说布琼尼大包大揽,装腔作势,也有人说布琼尼意识不清醒,但不管如何,布琼尼作为斯大林忠实的拥护者,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直到有人抓捕他,但正如斯大林所言,布琼尼变成一个老匹夫了,除了他的战场经验,他的战略意识已经落后于时代,如今的他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终日喝酒的马夫,就如他参军之前的样子。
信息来源:苏联元帅谢苗·布琼尼:“暮年依旧在马背上挥舞马刀”2024-01-23参考消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