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新公司法对股东实缴资产的要求愈加严格,很多公司会选择以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减轻股东出资压力。但若是公司正在涉诉期间,是否还能召开股东会决议,经过三分之二以上股东表决通过,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呢?

经典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8日,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2021年9月2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零件买卖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批量购买一批零件。后B公司依约发货,但A公司因资产不足无力付款,B公司遂诉至法院主张货款,法院于12月27日开庭审理。

2022年1月8日,A公司召开股东会,形成决议: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亿元减少到600万元。A公司于1月10日在当地日报上刊发了减资公告,但未通知B公司。3月31日,法院判决A公司应向B公司支付货款22万元,但执行时发现A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遂裁定执行终结。B公司发现A公司在诉讼期间经历过减资,遂起诉A公司股东在其减资范围内对A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院认为,A公司涉诉债权正在法院审理期间内,A公司若是减资,会有损害债权人B公司利益的可能性,故A公司减资应当通知B公司。A公司未按法定程序通知债权人,构成违法减资,并实际属于股东抽回出资,故判决A公司股东在违法减资范围内对A公司的22万元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风险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在涉诉期间,即便该债权还未经法院确认,减资都会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可能性,若是不通知诉讼中的债权人,则属于违法减资。甚至会被法院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股东需要在减资范围内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担责。

公司治理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应如何避免违法减资,导致股东需要担责的风险呢?我们建议:

1、评估诉讼期间减资必要性

减资操作应优先在企业运营稳定、债权债务关系清晰之时点进行。公司涉诉期间,减资行为易因时间节点敏感而被法院推定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嫌疑,进而引发股东担责风险。因此,应审慎衡量减资的迫切性,若非必要情形,建议待诉讼程序终结、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后,再行推进减资事宜。

2、履行法定通知义务

公司作出减资决议后,须在10日通知已知债权人(包括涉诉案件中的对方当事人),并妥善留存邮件回执、签收记录等送达凭证。同时,须在30日内通过报纸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减资公告。尤其注意,对于像案例中B公司这样涉诉中的债权人,也应当履行通知义务。

3、与债权人协商清偿或提供担保

在公司涉诉期间实行减资时,可主动与债权人展开沟通,就减资对债务履行的影响进行充分说明,积极争取债权人的理解与认可。对于有能力提前清偿的部分债务,可与债权人约定提前履行;若暂无法全额清偿,可通过提供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保证等合法担保方式,保障债权人的后续求偿权。更多关于公司减资的问题,可参考我们之前发布的《》(点击文章名即可查看)。【公司法研304】

转发朋友圈,让更多创业者少走弯路!

作者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 慧

股权高级合伙人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

盈科管理委员会 委员

盈科业务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上市公司商学院《法律风险》主讲导师

工信部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专家律师

上海律协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级并购交易师、碳排放交易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

业务领域:公司设立与投资、公司劳动人事合规体系建设、股权激励、股权架构设计、并购与重组、破产清算、商事诉讼等法律事务。

李慧律师,专注于企业法律顾问服务,长期致力于公司法与合规研究,熟悉公司治理结构、内部运营和HR管理事务。

担任多家教育培训业、口腔医疗业、物流业、制造业、传媒业、租赁服务业、住宿餐饮业、软件与信息技术业、珠宝首饰业……等行业企业常年法律顾问。

点击以下关键词,进入专题页面

||||| |||||||||||||

我们的文章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在文首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