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8日,张学良躺在美国檀香山的医院里,身体虚弱,呼吸急促。

那一天,病房的窗外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入,映照在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尽管他已年过百岁,但曾经的“东北王”依旧给人一种不容忽视的威严。

随着呼吸渐渐急促,医护人员立刻决定给张学良插管协助呼吸。

剧痛使张学良的脸色苍白,他的眉头紧锁但没有抗拒,似乎这位垂垂老矣的司令,已经接受了命运的无常。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张学良曾一度拥有无上的权力甚至是主宰他人的命运,但最终面对死亡的那一刻,这位曾经的东北军阀也只有一声无奈的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年已101岁的张学良,依旧居住在美国夏威夷的老年公寓里。

这里的环境安静、优雅,生活也十分奢华,医生、护士、看护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在这里,张学良的生活节奏简单又规律,他每天上午做些轻松的运动,下午或打打麻将,或读读书,虽然日常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但张学良却从未真正放下心中的那个“东北”。

尤其是那段曾让他痛彻心扉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失守,令张学良无法原谅自己。每当有人提起东北,他会露出一丝痛苦的神情,语气中满是无奈:“回不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6月,张学良迎来了他的百岁寿宴。那天,尽管妻子赵四小姐因患肺癌无法全程参与,但她依然强撑着为丈夫精心安排了一切。

宴席上,坐着轮椅的张学良和周围的亲朋好友笑语盈盈。

然而仅仅五天之后,赵四小姐就去世了,那一刻张学良感觉天都塌了。

没有了妻子的陪伴,张学良的内心十分空虚孤独,每一天,他都会去赵四的房间看一看,虽然房间里再也没有人回应他了。

张学良离世前的一段时间,他的嘴里不自觉地重复着:“我的太太走了。”随后又安慰自己:“上帝自有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春天,张学良因肺炎住院,即使住进了加护病房,但病情却一直得不到好转。

家人经过反复考量之后,终于决定听从院方的建议,为张学良安排插管续命。

但张学良却不同意,他宁可体面离去,也不愿意用这种方式苟活。看着张学良因插管而紧皱的眉头,家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拔掉呼吸管。

结果第二天,奇迹似乎发生了,张学良的心跳竟然恢复了正常。

可惜的是,张学良毕竟已经是个百岁老人,2001年10月14日晚8点50分,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走的时候,并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遗言,但在他之前,他曾透露过会将遗产捐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

许多人对此感到疑惑,为何不将财产留给家人?为什么要选择哥伦比亚大学?

也许张学良知道,他历史资料过于敏感,选择美国的学术机构,是他唯一的选择。

这种选择,或许也代表着他对这段历史的彻底放下。

张学良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海峡两岸、美国华人社群纷纷表示哀悼。

2001年10月23日,张学良的葬礼在美国檀香山举行,亲朋好友、历史人物、社会各界人士都来送他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葬礼上,宋美龄虽然未能亲自到场,却送来了挽联和花圈,送上她的最后敬意。

葬礼上的牧师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西安事变之后,张先生受到了软禁,使得他的志业画上了句点,从个人发展来看是不幸的,但他为国家、为历史尽了一己之力,之后远离政治纷扰,这又可以说是他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