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后,一位开国上将却神秘地消失了六年,不仅如此,还带走了十万大军跟他一起“消失”,六年后,毛主席却为他升官,此人就是陈世榘。
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等重要职务,尤其是在担任工程兵司令员期间,承担了建设“两弹”试验基地的重要使命,为中国人民立了新功。

在这之前的1956年,当党中央和毛主席正在酝酿“两弹”发展规划时,作为工程兵司令员的陈士榘就情不自禁地问过钱学森:“发展两弹,工程兵能做些什么?”当时,钱学森对他只是笑笑,没有回答什么,但陈世榘却说:“搞两弹,工程兵肯定有大量工作要做。”深感又将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果然,在1958年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要搞两弹的决心下定后,在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着手准备进行导弹试验和核试验的基地建设,在物色导弹基地建设领导人选时,毛主席便自然地想起了“设营司令”陈士榘。
1927年9月,陈士榘所在的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秋收起义第一团。在这支部队里,陈士榘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毛主席。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茨坪,将红旗插上井冈山,开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1月28日,工农革命军在攻克茶陵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党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陈士榘当选为士兵代表,成为红色政权中三个县委常委之一。

一天,毛主席来到茶陵县政府,开玩笑地对陈士榘说:“士榘啊,你做了县太爷,你也是个”山大王“咧!”陈士榘憨厚地笑了起来。
不过,陈士榘对毛主席称自己是“山大王”总觉得不大顺耳,于是开口问道:毛委员,国民党不是正在骂我们匪吗?我们为什么还要自称山大王呢?“
毛主席哈哈一笑,说道:“我们这个山大王,可是共产党领导的山大王啊!”
陈士榘默默点头,自此以后便与毛主席结下不解之缘。

时隔两个月,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就召见陈士榘,代表中央和军委下达命令:导弹试验靶场一期工程,一定要在1959年6月1日完成。
接到命令后,陈士榘率领特种工程勘察设计组飞遍大西北,并亲自驾车深入荒漠戈壁进行勘察。
经慎重考虑比较后,最终选择在内蒙古额济纳和新疆罗布泊两块戈壁滩上,兴建酒泉发射基地和马兰核试验基地,包括研发制造原子弹的青海海晏工程同时开工建设。
陈士榘率领十万官兵来到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

他和大家一起住地窝子,刚进驻时4平方米的地窝睡了6个将军。加之正赶上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供给严重不足,吃不饱,又缺乏蔬菜,全体官兵 靠挖野菜、摘骆驼刺补充。“长须长发,棉絮外露,满面土色、嘴唇干裂,目光执着”,这是当年工程兵的真实写照。
不少人得了浮肿病,但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只要能够坚持住,他们就顽强地坚持工作和战斗,以无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高效地完成毛主席的使命。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消失”了6年的陈士榘回到了北京,毛主席在新春联欢会上紧紧握着陈士榘的手,称赞道:“祝贺你们,你们做窝,他们下蛋,我们中国人说话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陈士榘回到北京之后,1965年,毛主席打算提拔他出任总参谋长,而他却不愿意当总长,也不愿意当国防部部长,但在工程兵司令员的岗位上却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