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重男轻女的思想早该被淘汰了。"这句话在当今社会被频繁提及,但在许多家庭中,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只是换了种方式存在着。有多少家庭表面上说着男女平等,实际却在无形中区别对待?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关于家庭偏心、价值观冲突与自我觉醒的故事。
"老婆,别收拾了,我们好好谈谈。"丈夫刘明站在卧室门口,看着我把衣服一件件塞进行李箱,眼中满是焦急。
我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了他一眼:"谈什么?再谈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我已经决定了,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一段时间。"
七天前,我刚从月子中心出来,抱着刚满月的儿子回到公婆家。本以为会有一个温馨的满月酒,却只收到公公递过来的红包——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万块钱。
对比两年前嫂子生女儿时,公婆直接在满月酒上给了十三万现金和一套价值不菲的金饰,这区别待遇实在刺眼。
"他们不是故意的,你也知道,去年公司效益不好..."刘明试图解释,声音却底气不足。
我冷笑一声:"是吗?那你爸上个月刚给你哥投资的那五十万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别拿这种话哄我!"
他一时语塞,只能无力地坐在床边:"你真要走?"
"我需要冷静一下。"我合上行李箱,抱起床上熟睡的儿子,"别担心,我会让你看孩子的。不过,在这之前,你需要想清楚,我们是一家人,还是永远都是你父母眼中的外人。"
刘明想说什么,却被门外的声音打断。婆婆站在门口,脸上挂着勉强的笑容:"小月啊,吃饭了,我特意做了你喜欢的糖醋排骨..."
看到我手中的行李箱,她的笑容凝固了:"你这是..."
"妈,我带孩子回娘家住几天。"我平静地说。
"为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婆婆急忙上前,想接过孩子,被我侧身避开。
"您自己心里清楚。"我深吸一口气,"我不求别的,只求公平对待。既然在这个家里做不到,那我暂时回避一下也好。"
婆婆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先是震惊,然后是心虚,最后变成了愤怒:"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对你还不够好吗?你生了个儿子,是给我们刘家传宗接代,这是你应该做的!嫂子生的是女儿,当然要多补偿一些..."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我的怒火。我打断她:"原来在您眼里,我就是个生育工具?那您现在可以放心了,工具已经完成任务,可以功成身退了!"
我抱着孩子推开婆婆,大步走出卧室。公公正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见状连忙站起来:"怎么了这是?"
"爸,我带孩子回娘家住几天。"我直截了当地说。
公公皱起眉头:"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明仔惹你生气了?"
我摇摇头,强忍着泪水:"不是他的问题。我只是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家里,我和我的孩子似乎不如别人重要。"
"你这话什么意思?"公公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我们哪里亏待你了?"
"爸,您心里很清楚。"我直视着他的眼睛,"嫂子生女儿,您给十三万满月礼;我生儿子,您就给一万。这差距也太明显了吧?"
公公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这能一样吗?你嫂子生的是女儿,将来是要嫁出去的,多给点是应该的!你生的是儿子,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我们还用得着给那么多吗?"
这番赤裸裸的重女轻男言论让我震惊得说不出话。婆婆也跟了出来,在一旁附和:"就是啊,你看你嫂子,生了女儿多懂事,从来不跟我们计较这些。你倒好,为了点钱就要闹分家,这是什么道理?"
刘明终于站了出来:"爸妈,你们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凭什么生女儿的要多给,生儿子的反而少给?这不是重女轻男吗?"
"你懂什么!"公公拍案而起,"现在社会不一样了!女孩子都是宝,男孩子反而没人要!我们这是与时俱进!"
我冷笑一声:"与时俱进?那您怎么还惦记着让儿子继承家业?怎么不让您疼爱的孙女来继承?"
公公被我问住了,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婆婆在一旁插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钻牛角尖?不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吗?值得这么较真?"
"不是钱的问题,是态度问题。"我抱紧了怀里的孩子,"在你们眼里,我生的孩子就因为是男孩,就天然低人一等吗?"
空气一下子凝固了。刘明走到我身边,轻轻搂住我的肩膀:"妈,爸,你们真的错了。不管是男孩女孩,都应该平等对待。你们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小月,也伤害了我们的孩子。"
公婆对视一眼,似乎没想到儿子会这么坚定地站在我这边。公公的表情软化了一些,但仍然倔强:"这是我们的家规,轮不到你们小辈来指手画脚!"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争辩:"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暂时分开住吧。等你们想通了,随时欢迎来看孙子。"
说完,我抱着孩子,拖着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刘明紧跟在我身后,帮我拦了一辆出租车。
当车子缓缓驶离时,我从后视镜中看到公婆站在门口,脸上的表情既震惊又愤怒。而刘明则站在原地,向我挥手致意,眼中满是无奈和歉意。
回到娘家的第一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回想着这些年在刘家的点点滴滴。
刘明和我是大学同学,恋爱三年后结婚。刚开始,公婆对我还算客气,但总感觉隔着一层什么。特别是在我和嫂子的待遇上,差别尤为明显。嫂子李婷来自富裕家庭,是公婆眼中的"金凤凰"。而我家境普通,在他们眼里自然比不上。
婚后我和刘明租房住,每逢节假日才回公婆家。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公婆对嫂子嘘寒问暖,却对我爱答不理。我一度以为是我太敏感,直到嫂子生下女儿,公婆的态度彻底暴露。
满月酒那天,公公当众宣布给外孙女准备了十万元的教育基金,还额外给了嫂子三万元的"营养补贴"。全家人欢天喜地,唯独我和刘明坐在角落,面面相觑。
刘明当晚就质问了父母为什么这么偏心,却被一顿数落:"你嫂子生的是女孩,将来是要嫁人的,我们多疼一点怎么了?再说了,你们又没有孩子,着什么急?"
那时我已经结婚三年,一直没有怀孕,成了公婆心中的一大遗憾。他们从未明说,但眼神中的失望我看得一清二楚。
去年我终于怀孕了,本以为公婆会高兴,没想到他们的反应出奇地平淡:"生男生女都一样,健康就好。"这句话听着没错,但联系到他们对嫂子生女儿时的狂喜,这份"平等"就显得格外刺眼。
怀孕期间,我独自去医院做检查,独自应对孕吐和不适。公婆很少过问,偶尔问起也只是敷衍几句。我告诉自己,也许他们只是不擅长表达关心,等孩子出生后会好起来。
直到满月那天,当公公递给我那个薄薄的红包,我才彻底明白——在这个家里,我和我的孩子,永远都是二等公民。
我抱着熟睡的儿子,泪水无声地滑落。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刘明发来的信息:"老婆,我们好好谈谈吧。明天我请假去你那里。"
我犹豫了一下,回复道:"好,明天见。"
刚放下手机,又收到一条来自嫂子的信息:"小月,听说你回娘家了?别想太多,公婆就那样,我当初也受过气,但为了孩子,还是要忍忍的。"
我苦笑一声,没有回复。嫂子的话听起来是在安慰,实则是在炫耀——看,我能忍,你却忍不了,这就是差距。
那一刻,我突然很想知道,如果我当初生的是女儿,公婆会给我多少?如果嫂子生的是儿子,他们又会给多少?这个答案,或许会彻底撕开这个家庭表面的和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