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无数热血青年毅然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他们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民族解放的丰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谱写壮丽篇章,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出生于著名商贾世家的李又兰,就是当时的众多热血青年之一。那么,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又兰,1919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宁波一户商贾之家,其父李善祥是一位爱国实业家。

辛亥革命后,李善祥曾担任镇海县民政长(即县长)一职。

其在任期间,秉公执法、公正严明,故而为豪强劣绅所恶、穷苦百姓所爱。然而,尽管他一身正气、不愿同流合污,但终经受不住当时腐朽官场的倾轧与黑暗,最后毅然辞官,远赴东北,决定走“实业救国”的理想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迅速侵占了东三省,李善祥“实业救国”的理想正面临着巨大地风险。

当时,日本人为了拉拢他,曾对他委以要职,但李善祥却坚决不受,并于1937年托病回到了家乡。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善祥积极出资支援抗战,并设立救济站,救护伤员,救济灾民。

李善祥的爱国行为深深影响着孩子们,他们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

李又兰在家中排行老二,18岁便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并且由于其文化水平高、聪明好学,因此还被选入新四军第一期速记培训班学习,成为了一名速记员。

或许有人会说:“速记员”不就是个抄抄写写的工作吗,并没有什么可稀奇的。

但其实不然,“速记”跟我们平时记笔记、写文章不同,所谓“速记”,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人所说的话全部给记录下来,而且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如果你还认为速记工作简单的话,文史君建议可以去看一下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林总让刘亚楼所记的战略部署。

1938年6月,由于工作出色,李又兰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启了她全新的革命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四军工作期间,李又兰结识了时任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两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人走到一起没有多久,震惊中外的“皖南事件”就爆发了,项英同志在隐蔽转移途中被叛徒残忍杀害,年仅43岁。李又兰和军部的一些非战斗人员因事先转移而得以幸免于难。

作为新四军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项英同志的牺牲无疑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而对于李又兰来说,刚刚到手的幸福现在却突然溜走,这对她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抗日战争尚未胜利,因此李又兰只好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继续努力工作。

从皖南撤出来后,李又兰先是到了上海,之后又转到苏北,被安排在华中党校工作。

谁能想到,正是在苏北工作期间,李又兰遇到了她一生的伴侣——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

那是在1942年1月下旬召开的华中局扩大会议上,李又兰作为速记员坐在主席团侧的小桌子旁边,负责首长作报告、讲话时的记录。

当时,正坐在台下参加会议的张爱萍一眼便关注到了台上奋笔疾书的李又兰,并被她那美丽的脸庞、端庄的仪态所深深吸引,而此刻,他就已经认定,这个女孩儿就是他一生的挚爱。

那时的张爱萍,才30出头就已经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了,可谓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而这样一个英俊儒雅、文武兼备的青年将领,自然也是众多女同志追求的对象,但或许真有月老牵线,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彼此。

在张爱萍炽烈而真挚的情感包围中,李又兰的心墙很快便如春雪般悄然消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8月,张爱萍和李又兰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从这个时候起,两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60多个春秋。在这60多年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特殊时期,他们彼此心心相印、相互信任、恩爱情深。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将军屡任要职,先后担任过解放军第七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后又奉命转战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事业。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的发射、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等等,其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辛劳的汗水。

1980年9月后,张爱萍将军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

其夫人李又兰也长期在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工作,先后担任过国防科委办公室副主任、军委办公厅办公室主任等职,离休时级别为副军级。

2003年7月5日,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走完了他精彩而传奇的一生,享年93岁。

2012年2月2日,李又兰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张爱萍和李又兰婚后共育有3子1女,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孩子都非常优秀。

其中,长子张翔,曾任解放军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部部长、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次子张胜,曾任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长,大校军衔;三子张品,曾任国防工办所属的新时代公司副总经理,大校军衔。